徐若薇谈下的国企自动化改造项目,对星火科技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合同金额过了之前所有项目总和,更重要的是,这是星火科技第一次承接如此大型、复杂的系统级工程,一旦成功,将成为公司最闪亮的招牌。
客户是北方一家大型重型机械制造厂,拥有一条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生产线,控制系统严重老化,故障频,生产效率低下,亟需升级改造。
之前他们也找过几家国内知名的自动化公司,但都因为系统过于陈旧、改造风险太大而报价高昂或直接拒绝。
徐若薇正是抓住了客户“求变”
又“怕风险”
的心理,凭借对星火技术实力的信心(何月山给她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支撑)和灵活的付款方式(分期付款,验收后付大头),最终拿下了订单。
项目启动会就在客户的工厂会议室举行。
何月山带着周倩亲自前往。
对方出面的是设备科的李科长和一个分管生产的张副厂长,还有几个厂里的老师傅。
李科长态度冷淡,显然对星火这样的小公司能否搞定如此复杂的项目持怀疑态度。
张副厂长则比较务实,更关心改造后的效果和停产时间。
“何总,周工,不是我不相信你们。”
李科长敲着桌子上的方案,“这条线可是我们厂的命根子,停产一天损失巨大。
你们这方案看起来花哨,但用的很多都是新东西,可靠性到底怎么样?万一改造过程中出点问题,或者改造完了还不如以前,这个责任谁负?”
几个老师傅也附和着,他们对老系统熟悉,对新的plc、工控机、以及何月山方案里提到的“智能控制算法”
本能地排斥。
何月山早有准备。
他没有急于辩解,而是站起身,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拿起笔。
“李科,张厂,各位师傅,大家的担心我很理解。”
他语气平和,“空口无凭,我们可以从技术角度,一点点来分析。”
他开始在白板上画出示意图,从老系统的原理讲起,分析当前故障频的根本原因(元器件老化、控制逻辑落后、抗干扰能力差),然后逐一讲解他的改造方案如何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采用成熟可靠的新型plc和io模块提升基础稳定性;重构控制逻辑,优化生产节拍;增加传感器监测点,实现predetce(预测性维护)的雏形;最后,才是他核心的智能算法,用于解决某些工位因物料微小差异导致的加工精度波动问题。
他讲得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实际生产。
哪个环节用什么东西替代,为什么这么选,能提升多少效率,降低多少故障率,都说得清清楚楚。
【过目不忘】让他对老系统的图纸和参数了如指掌,【逻辑分析】使得他的方案无懈可击。
他甚至当场指出了对方提供的老图纸里的几处设计缺陷,以及之前几次大故障的可能根源,说得那几个老师傅面面相觑,不得不服。
张副厂长听得频频点头。
李科长的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至于停产时间,”
何月山最后说道,“我们的方案采用模块化替换和并行调试策略,可以将核心生产线的停产时间压缩到72小时以内。
并且,我们会编写详细的操作手册和培训贵方的维护人员。”
72小时!
这个时间远远低于对方的心理预期!
“何总,你说的是真的?”
张副厂长忍不住确认。
“我们可以把这条写进合同补充协议。”
何月山自信地回答。
最终,技术层面的深入沟通打消了客户的疑虑。
项目得以顺利启动。
真正的挑战在实施阶段。
工厂环境恶劣,噪音大,粉尘多,电压不稳定。
老系统的接线混乱,图纸与实际有很多不符之处。
何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