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口岸,工程,财政,数据,家风。
技术骨干不解释,照流程复现。
十分钟内,四绿一红,红的是家风回执,某乡镇干部签名与登记样本不吻合。
严承陆声音平稳,只四个字:程序先行。
门禁照片与拍照时间码对齐,镜头反光与序列不合,定性为补拍。
观察期资格当场取消,列表自动后移。
旁听席收声,记录员在本上写下六个字:伪造即出列。
质询席的灯压低半档,主持人给出对赌题。
题目很短:四小时内完成跨省并联场景全链验证,并开放一个群众旁听位。
李一凡点头,不争辩,直接开跑。
白话卡在公众端同时挂起,告诉群众会看到从红到绿的完整过程。
第一小时,抽签与核权属顺滑通过。
第二小时,老系统字段卡住,延迟看板出红点。
三清单同时上墙,断点修复谁修,标准映射谁写,回执核验谁签。
每条后面带时间码。
第三小时,工程节点影像与资金开闸对刀,合格标记亮起。
群众回执入口与企业端同步打开。
第四小时将至,最后一个环节的群众截图在大屏上展开,绿灯锁死,航次线与卡口哈希严丝合缝。
主持人看向副总级的方向。
那道目光没有情绪,只像量尺。
记录员读出两行字:路径可复现,共课可推广。
观察席里有人翻笔帽,声音很轻。
质询并未结束。
宏观条线再抛一问:改革强度是否挤压基层承受力。
李一凡把闭环中位数曲线与文书负担对比图并排。
曲线下行的是流程时间,曲线上行的是复用脚本的占比。
他把一张改革后减少的台账清单压上去,冗余报表被集约成一张短表,群众侧的操作步数降到三步。
记录员写下四字:减负可感。
另一道冷问来自外事口:海外规则对接是否只停在口号。
李一凡没有给口号。
他把三张卡片摊在桌上,样本册,脚本库,算法边界,全部挂英译对照,术语表分为基础版,专业版,开版。
最后一行写着旁听不等于插队,按抽签进入。
记录员落字:对接有底。
会场进入短暂停顿。
主持人起身,概括前半天的要点,证据位有牙齿,路径能复现,边界在前。
他提醒最后一轮只问一句,问的是尺度。
尺度来自哪里,这一句像钩子。
李一凡把家风并联回执的红卡拿到台前,提醒所有人看第一行,空白自动降序。
他指向失败样本公开课的那一秒卡顿,提醒所有人先难看再好看。
他把项目死亡笔记翻到尾页,提醒所有人先写不做什么,再写怎么做。
主持人没有再问,翻页,进入结语。
副总级的席位前没有扩音器。
那道目光扫过黑底白字,停在三个地方,证据位,边界条,群众回执。
会务人员把纸质纪要递到中间那只手边。
笔在纸上缓慢移动,留下两行字,研究在全国层面开设共课窗口;请吏部牵头,就海外政策落地压力测试提出方案。
场内没有鼓掌。
记录员抬头,与主持人交换一个极短的眼神。
会后短会在侧屋进行。
语言更简短,行动更直接。
主持单位要求一周内提交完整可复制件清单。
监管口补一页跨境检查单,财政口补一页三账报警路径,网信口补一页双哈希礼仪的国际对照。
组织部加一页干部素质的分层培养方案,年轻干部的轮岗计划与公开课班次按季排表。
李一凡把三件事情写在白板上。
第一件,答辩包同步挂在透明指数群众端,删节但可复现。
第二件,样本册增设失败样本专章,卷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