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改革办“处置总板”
切换到“摸底专场”
,五块屏幕同时点亮:地市报送库、项目公司透视表、资金流水比对、法务证据簿、群众线索池。
常之朗把激光笔落在中间那块,“今晚只看两类:看不见的债与说不清的账。”
宁秀兰翻出“民刑并行”
索引卡,“凡涉及明股实债、抽逃出资、伪装顾问费的,先走保全,再定性;证据链动起来,口径自然会直。”
八点半,第一份《全省摸底汇总》摆上桌。
广城、横湾、桂浦、汀城、岭北等八市合计上报项目公司214家,其中空壳或功能弱化公司2o3家;土地储备合计143万亩,已抵押或重复质押比例高达62;项目层面,“代建协议+回购条款”
“保底收益+兜底回购”
“政府购买服务改头换面”
三类文本高频出现。
刘秀英用笔点了点,“这不是没钱,是把钱藏进了话术。”
数据之外,最刺目的在图谱。
四参模型把每一家“壳”
的风险系数、回款度、信用记录、带动指数映成四瓣雷达图,红区密密麻麻地堆在“回款慢”
“信用差”
。
工程与复工组把“工程实物量”
与“资金拨付量”
叠图,一条线平,一条线陡,“空转”
两个字像钉子。
戴立鸣拍板:“今晚起改‘周清’为日清,每城设一张‘三账’:工程量实账、资金实账、证据实账,三账不一致,按红色计。”
午前的地市连线变成“现场复核”
。
衡洋开场就把“bt代建”
翻出来:十年前签的代建合同被三次“框架延续”
,去年又添一条“收益补足”
;桂浦报“城投代偿”
:以“协议出让”
换“平台债展期”
,但出让收入前置使用,形成“以地还债的空转”
;汀城更直接,几家“保理公司”
把工程应收滚成套现通道,每一次“展期”
都被包装成“融资性贸易”
。
李一凡看完,吩咐两句:词语归位,科目归类。
把顾问费、咨询费、推广费统一列入可疑科目库,税务、经侦同步穿透。”
午后,改革办把隐性债三色图”
挂上墙。
红色:以平台公司“明股实债”
、政府购买服务变相融资、违规承诺兜底等;黄色:代建协议里的回购条款、收益补足、保底条款等灰区文本;绿色:规范ppp、可回溯收费型公共资产。
每一色下配了一张“证据清单”
与“整改路径”
。
宁秀兰强调:“先保全、后清算是句;以可诉性为尺是尾句。
谁的证据链完整,谁的风险就能下色。
为了避免“报喜不报忧,信息与公众组开通群众线索池。
第一小时就收到一条来自岭北老厂区的匿名线索:某“文化片区微改”
实为二次抵押。
经侦总队调出银行流水,一条“顾问费”
在三个月内原路返回,金额只差手续费。
刘秀英把截图贴到总板:掩体被拆一块。
把这类回流交易统一纳入现金回迹专项,七日内见分晓。
评论区一条话被顶上去——原来顾问也能顾回钱。
摸底不能只看账,还要看地。
李一凡临时决定分两路下沉。
一路去横湾银桂花园,一路去朱洲兰亭里。
银桂花园的样板间依旧敞亮,但楼下的电缆井潮气逼人。
工地经理递来“拨付截图”
,短信很漂亮;监理拿出“旁站记录”
,盖章也齐。
陈立波从口袋掏出一张钢筋下料单:每根12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