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简报第21期在星城政务大厅张贴。
头条标题赫然写着:《朱洲施工数据造假遭点名,衡洋系统评分异常被锁号,湘东临时停工点复核启动》。
文章下方附一张流程图,列出“群众墙核查流程升级版”
,新添两项:1民评时间加验证码2评分结果须双轨采集。
此图一经布,不少地市干部第一时间转内部群,有人评论:“群众墙这回真成了‘镜子’。”
黄昏七点,群众代表墙前依旧站满人。
有家长指着自己所在社区的绿标签小声讨论:“这个上礼拜还是黄的,这就变绿了,动作挺快。”
另一位则拿手机翻出前天拍的旧图:“你看这后头还有红条呢,今天居然没了。”
夜里八点半,李一凡没下班。
他站在大屏前看着实时更新的反馈表。
绿标签增长了9条,黄条减了3条,但新添的红条依然有两条,是朱洲“民生搬迁点”
的审计反馈与衡洋“智能监管平台”
评分异常一事。
“好事是好事,但节奏不能乱。”
他说道。
他身后,陈晓峰已经为明天的第十场群评会准备好了资料——主题是“如何让群众代表对调度系统有话语权”
,这一主题不是他定的,而是今天下午随机采访中群众代表自己提出来的。
“监督权不能止于签字。”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代表说,“我们得知道我们签的字最后去哪里了,变成了什么。”
李一凡望向数据墙,眼神坚定。
这面墙不只是记录过去,更是预告未来的倒计时。
谁在墙下撒谎,谁就会第一个被点名。
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