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留言:“看得见才能信得过。”
夜里,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门研究下一步的收口措施。
许宏志提出:“可以建立问题销号公示牌,红纸整改完成后,由群众代表签字销号,并当场拍照存档。
谁完成得快,就在绿色名单里公示,形成正向激励。”
赵建国点头:“要奖惩并举,既要有红纸,也要有绿单。
干部不能只怕丢脸,还要有争取露脸的机会。”
李一凡补充:“从下周起,调度会要加入问责环节,谁问题多,谁上台说明原因,群众代表在场提问。
要让干部感到,这不是会上念一念,而是要面对群众当面交代。”
会后,陈晓峰连夜修改第二天的调度提纲,把“问责环节”
单独列出一栏,提醒各地提前准备。
秘书处的人小声问:“会不会太紧?”
陈晓峰摇头:“越紧越能看出谁真在干事。”
深夜,省政府广场已经没人,但红纸在风里猎猎作响。
李一凡站在窗前,目光落在那面墙上,心里默默盘算:群众监督已经形成惯性,干部的恐惧也被逼到极点。
接下来必须给他们一条正向通道,让真干的人能抬头,让躲事的人无路可退。
他拿起笔在备忘录上写下三条:一,建立绿单表彰,让群众亲手贴;二,问责会录像全网公示,让干部记住教训;三,问题墙复制到县乡,推进到底。
写完,他深吸一口气,把笔盖扣上,心里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星城的夜更深了,灯光却依旧亮着。
各市州的干部忙着补承诺、补签名、补进度,群众代表则准备第二天的抽查名单。
全省都在为明天的问题墙奔忙,仿佛连风声都带着紧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