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最新的一次红卡整改进展,强调潇湘在公开问题时的透明度和治理措施的迅落实,尤其是在时间戳与签名留痕上的严谨。
报道指出,潇湘敢于暴露问题,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整改,这种做法值得全国各地借鉴。
李一凡在收到报道时,没有过多表态,只是把当天的舆情收集好,放在了文件柜里。
陈晓峰进来后问道:“省长,舆论方面的反响如何?”
李一凡淡淡地回答:“舆论反应是对的,问题暴露出来了,整改也在推进,这才是我们要的结果。”
他接着看了一眼桌面上的文件:“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推进的过程。
我们只要保证每一步走得扎实,走得公开,舆论的负面评论不值得我们过多担心。”
第二天,省人大法工委按照李一凡的要求,把《开放日条例》的修订草案送来,新增了几条更为严格的条款。
根据修订草案,任何审批环节出现延误,必须立刻在问题墙上公开,公众可以通过网页查询整改进度,并且每一项整改措施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法工委还特别注明,所有红卡将会定期进行复盘,确保每个问题都得到彻底解决。
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透明度,也让外界看到了潇湘在处理问题时的决心和能力。
随着全省政策的逐步落地,潇湘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改革的声誉,而那些原本对潇湘改革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和群众,也开始对潇湘的治理能力充满信心。
然而,江淮方面仍不甘心,他们继续在媒体上散布有关潇湘红卡过多的言论,试图通过舆论攻势阻挡潇湘的改革步伐。
李一凡对于这些质疑,已经没有太多反应。
作为一名政治家,他深知,舆论的背后不仅仅是言辞的较量,更多的是对制度能否真正落实的考验。
而这一次,潇湘正以真实的行动,回应所有的质疑与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