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日清晨,星城的云层低低压着江面,省政府大楼外的台阶被夜雨洗得亮。
李一凡七点半准时进楼,直上十楼会议室。
桌上摊着三份文件,一份是四九城督导组的十七条问题清单,一份是省人大法工委的回函意见,一份是各市州连夜上报的整改台账。
空气里像有股隐隐的紧绷,连杯里的热气都直直往上。
陈晓峰提着资料进来,步子很快却不显慌乱。
他把清单翻到扉页,指头按在第一条上:“退回原因码未形成全国口径,需要统一分类。”
又往下移,“销号周期存在个别时,提醒机制不够硬。”
再往后,“开放日制度尚属规范性文件层级,建议固化为地方法规。”
他抬眼:“省长,十七条里,八条我们自己能立刻动手,四条需要跨部委对齐,五条涉及立法与财政口径,要边改边跑。”
李一凡点头,把笔敲了两下桌面:“不解释,先动作。
今天出一份‘立改立验’的专班方案,列出责任人和时限。
八条马上动,四条先把对接口开起来,五条请人大串联立法程序,同时出临时执行细则。
记住,挑刺不是坏事,把刺当作锚点,锚得越深,路越稳。”
九点的全省视频会准时弹出三十多个小屏。
有人刚坐下就被点名,有人拿着台账还在往后翻。
李一凡开口没有铺垫:“十七条问题,一条一条对。
能改的今天给时间表,不能改的写清原因、写出替代方案。
谁说‘等口径’,我先问一句,你们自己的口径立起来没有。”
屏幕里一阵安静,几位园区主官纷纷应声,有人把笔握得紧,纸上迅出现一串时间节点。
第一项从最具体的地方下刀。
陈晓峰把退回原因码面板投到大屏,原本十几项模糊表述被拆成五十六个明细条,每一条都有示例和责任环节,选项后面挂着阈值与说明书链接。
他把演示切到“群众可见”
视图,窗口人员当众选项、备注、提交的全过程一览无余。
李一凡道:“今日起,全省统一版本,旧表下架。
谁再用‘资料不全’四个字,红卡先贴在自己窗口上。”
第二项指向销号周期。
数据局把新的“阈报警”
规则放到前台,过阈值自动弹红、跨天自动推送给上一级,第三天仍未闭合,系统直接抄送纪检与审计。
衡山口岸的值班长连线汇报:“我们把并联流程里最拖的节点拆开,专人专岗,今天先把阈值压一格。”
李一凡嗯了一声:“不是把人逼到墙上,是把流程立到墙上。
人走动,流程不动。”
第三项是开放日要从规范性文件上升为地方法规。
省人大法工委的同志加入视频,声音不紧不慢:“草案文本已经有了框架,核心是三点,固定频次、固定范围、固定责任链。
今天启动听证会,园区要把条件准备到位,别等我们问什么你们再找。”
陈晓峰应声:“今晚前把样稿、流程、责任清单过去,开放日的‘双钥匙解锁’、‘异常距停’、‘第三方封样’全部写进条文。”
屏幕另一端有人低声感叹,这一回不只是“能看”
,而是“能靠”
。
会后,李一凡没有回办公室,直接去了省政府一楼的协同台。
屏幕上跳出一个黄点,是星城高新区消防临审的新件,备注写着“待协调会纪要”
。
他把终端往前推:“这句老太太裹脚布一样的备注,今天就别再出现。
纪要不是环节,是留痕,放‘三件套’,别塞在主流程里。”
旁边的窗口负责人脸一红,点头连说明白。
陈晓峰把摄像头调到群众视角,把“撤回说明”
当场贴到问题墙,底下署名与时间戳清清楚楚。
午后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