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翻到“异常距停”
的演示模式,工程师按下“冻结”
,屏幕上立刻弹出“双钥匙解锁”
的提示框,工艺与质量两个人在不同终端同时确认,才解开锁。
站在后排的大爷把手里的帽檐往上推了推,冲身边人咕哝:“这玩意儿,比我们吵半天有用。”
媒体记者抓住这个瞬间,按了快门。
晚上八点,江淮再次释放推介会议程,宣布将设置“风险提示”
环节。
几家营销号跟风,标题写得刺激。
十分钟后,潇湘官方账号准点贴出“三地窗口签约—交地—并联进展”
的当日串联视频,末尾只有一行小字——“时间是最好的解释”
。
这次没加任何口号,转量却一路上升。
外资企业的项目总监在朋友圈里写下:“我们看流程,不看嘴巴。”
底下评论“欢迎来到潇湘”
的点赞排成了一长串。
夜深人静,省政府一楼“问题墙”
前仍有几个人影穿梭。
最后一张黄卡被翻成绿色,卡片背面那个小小的“承诺时间:三日;责任人:xx;证据:外部时间戳xxxxx”
露出又被压回。
陈晓峰站在墙前,看着墙角那个投射灯把“能看见、够落地、可追责”
照得亮。
他忽然想到前几天在群众面前说过的“我先担”
,心里默默补了半句:但要有把握地担。
李一凡走过来,停在他身侧,声音不高:“让他们开会,我们干活。
明天再签三家,不要惊动媒体。”
陈晓峰点头。
李一凡又说:“把江淮那家配套厂拉进视频会,提出共建分工。
让他们跟我们对表——看谁的时间戳更好看。”
陈晓峰笑了一下:“明白。”
他知道,这不是挖墙脚,而是把对手拉到自己的赛道上;赛道定了,节奏就不是谁想慢就能慢的。
临近午夜,江面上又起了风。
大楼里最后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协同台还在无声地跳,曲线在向下,点在变绿,时间在墙上留下清清楚楚的刻度。
江淮的推介会风声渐紧,但在潇湘,第二天的清单已经在打印机里吐出新的一页。
李一凡合上窗,回身的瞬间只留下一句话:“快车道上,没有观众,只有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