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代表。
谈判桌上没有彩带和横幅,只有一份份清单:投资强度、用工结构、能耗指标、研占比。
最后一页“承诺落地表”
上,三方签字,屏幕自动浮出外部时间戳编号。
记者拍下这一幕,用了个标题:《签约不在讲台,而在窗口》。
评论里有人写:“冷,但真实。”
就在外界还在热议潇湘的度时,江淮方面又放出一条“风险提示”
。
几家自媒体推文暗讽:“潇湘跑得快,可能摔得也快。”
李一凡看完,把手机放下:“他们放风,我们放数据。”
当晚,省政府官网布“中位数放行时长日报”
,附上曲线:过去两周,从三十二分钟降到二十五分钟。
下方还加了一张照片:问题墙上的红卡被翻绿,责任人签名和时间戳一清二楚。
配文只有八个字:“时间是最好的解释。”
这一张图迅刷屏,企业群里有人转,说:“快,看得见。”
另一人回:“慢也要上墙。”
点赞数远远过质疑。
夜幕降临,岳州港的开放日照常进行。
陈晓峰亲自带着居民代表按下检测仪开关,数值逐一投在大屏幕上。
第三方监测员在现场开袋、封样、送检,每一步都有外部时间戳。
围观的大爷盯着那串编号,点了点头:“这比你们说一百句好听话有用。”
人民日报记者蹲在角落里,快写下标题:《潇湘开放日:让群众自己按键》。
晚上十点,江淮承接大会的预热晚宴正在热闹登场。
与之同时,潇湘三地又传来新消息:第二批签约落地十二家,交地七块,设备进场两批。
协同台的数据实时跳动,红黄绿的灯点有起有落,但更多的绿在缓缓扩展。
李一凡站在“问题墙”
前,盯着最新翻绿的一张卡片。
指尖轻轻敲了敲边角,低声说:“他们忙着开会,我们忙着交地。
快车道上,观众不会记住谁喊得响,只记住谁跑得远。”
陈晓峰在旁点头,心里把一句话记牢:“时间刻在墙上,比口号挂在横幅上更有力。”
——
第二天清晨,新闻客户端的推送几乎同时出现。
江淮的头条是《中部推介大会隆重开幕》,潇湘的头条是《三地签约交地,潇湘再下一城》。
两条消息隔空对撞,评论区里却出现了统一的声音:“比拼口号,不如比拼时间戳。”
星城的天空再次放晴,江水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潇湘的快车道,正轰轰烈烈地驶向下一个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