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好了吗?”
林建国的声音,通过电话传来,平稳而有力。
李一凡站在星城市南部新政务大楼顶层露台上,望着即将破晓的天色。
他沉默片刻,答道:“中部的节奏,已经变了。
我准备好了。”
“很好,接下来你要面对的,不只是潇湘,而是中部五省的协调机制。”
林建国没有再多说一句,将话锋直接推向战略本质。
这一刻,李一凡知道,属于他的省域权力格局重塑,已经从“单省治理”
走向“区域主导”
。
而潇湘,是这局棋的先手。
——
5月27日,一则不显眼的新闻出现在内网:“中部协作机制会议将于6月上旬在潇湘召开。”
这只是冰山一角。
背后,是政务院联手国家改委正式推动的“中部区域协同试点平台计划”
,试图构建跨区域、省际、产业链条协同治理体系。
作为会议主办地,潇湘省政府连夜成立“中部协作机制潇湘承办工作领导小组”
。
李一凡亲任组长,副省长林浩民、陈松年为常务副组长,改、财政、交通、外事、商务、工业、农业、网信、教育等十余厅局为核心组员。
第一次筹备会议上,李一凡开门见山:
“这场会议,不能只是文件和照片。
我们要让潇湘在机制设计、项目落地、治理结构上都留下‘中部样板’。”
周德兴(财政厅厅长)现场汇报:“我们已梳理出四大跨省共建平台,包括:中部先进制造协同园、中部数字农业生态带、中部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中部金融创新走廊,涉及资金配套近58o亿元。”
林浩民补充:“特别是中微项目的落地,可纳入‘先进制造协同’中部样板工程。
长鑫产业链也已启动对接合肥、武汉、赣州园区。”
李一凡点头,随后环视全场:“这不是潇湘一个省的战役,而是我们是否能在下一轮国家战略中拿到话语权的试金石。”
——
与此同时,江淮、赣南、豫东、鄂西等地区也在加快动作。
江淮省长陶铭泽亲自率队至国家改委,与姜承远展开闭门磋商,提出“以合肥为中部科技核心极”
的提案;赣南则携带芯片封测与新材料项目,主动向潇湘寻求协同开。
一场看似协作实则暗藏较量的区域格局战,已然开启。
——
李一凡深知,在这种多方势力交错的局势中,话语权不靠喊口号,靠项目、机制与人脉。
他亲自制定“潇湘八大对接工程”
:
1t星城市—合肥“先进制造共研机制”
;
2t潇南新区—赣南“封装测试与人力输送走廊”
;
3t岳阳市—鄂西“中部水路物流平台”
;
4t衡山—豫东“新材料协同孵化园”
;
5t星城市财政云平台接入“中部财税数据统筹试点”
;
6t中部农业现代化交流计划;
7t中部新能源高校联盟;
8t智库层面设立“中部治理实验室”
,由潇湘牵头。
而最具标志性的是第八项。
李一凡亲自邀请国家改委智库、社科院中部区域研究中心、江淮省研究院、星城市凡星智库,以及中部高校代表,一起在潇湘召开“中部治理实验室”
第一次筹备会议。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聚会,而是政治信号浓烈的权力集结——中部五省的精英官员与知识群体聚潇湘,讨论治理框架、财政机制、干部流动、产业导向……
会议定址星城市新建的“中部政务协同中心”
,这座以白色曲线为外形、涵盖“会议-展示-协同-指挥-智库”
五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