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未署名”
的帖子:
【制度之手已伸向组织系统,干部是否变成数据标签?谁来守住人事权的底线?】
虽然传播不广,但财政、人社、医保系统内部,已有人借此文章开始低调酵。
有些人,在酝酿一场非制度的反弹。
此时的李一凡正在办公室内,接待刚从四九城返回的老熟人——
中组部干部三局的林子安。
“你知道吧,昨天你们这套机制匹配方案在中组部讨论会上引争议。”
林子安语气不轻不重,“有人说这是好事,数据化;也有人说,你是在用技术手段绑架组织权。”
李一凡静静地听着,缓缓倒了两杯茶。
“我不是绑架组织系统,我是给它一次真正洗牌的机会。”
“你们不是年年说要推进‘年轻化、结构优化、能力导向’吗?我现在给你一个工具,一个能精准识别‘谁该上,谁该退’的系统。”
林子安沉默片刻,问:“你准备什么时候动第一批?”
李一凡语气平静:“三周后。
市委组织部、机制平台、纪委三方共推,公开通报,设反馈通道,阳光运作。”
林子安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他明白,一场关于组织系统运行逻辑的变革,已经无法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