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实施免费教育政策的过程中,李一凡逐渐现了另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代课教师的处境。
召阳县的许多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大量教育重任落在了代课教师的肩上。
这些代课老师往往学历不高,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
但他们却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教书育人,有些人甚至教了一辈子,却始终没有转正的机会。
在一次座谈会上,来自岭南镇小学的一位代课老师哽咽着说道:“李书记,我教了3o年的书,孩子们一个个都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可是我连一个编制都没有。
我不求什么高工资,只希望有一天,能有个正式的身份。
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沉默了。
李一凡握紧了手中的笔,内心涌起了深深的愧疚和决心。
他当即表示:“无论多难,我一定会为代课老师争取应有的权利。”
李一凡先要求教育局和编办进行全县代课教师的全面摸底调查,统计每一位代课老师的教龄、学历、教学成绩以及现状。
一个月后,统计结果出来了:全县共有代课教师827人,其中教龄过2o年的有321人,过3o年的有1o7人。
这些代课教师的平均月薪仅为15oo元,大多数人没有养老保险和其他福利。
这些人是教育战线上的无名英雄,我们必须给他们一个交代。
李一凡在县委常委会上坚定地说道。
编办主任王志刚提出了现实的困难:“书记,目前全县编制十分紧张,总编制数只有56oo人,其中教育系统的编制只有24oo个。
如果要让这些代课老师转正,我们必须向市里、省里,甚至中编办申请增加编制。”
李一凡点了点头,我们可以逐级申请编制,但不能只盯着编制解决问题。
有没有可能通过择优入编和政策补贴的方式,缓解当前的矛盾?
李一凡提出了“双轨并行”
的解决方案:
1择优入编:对于教龄过2o年、教学成绩优秀、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实行专项考核。
通过笔试和面试的方式,择优录取一部分代课教师进入编制。
同时,放宽年龄限制,允许5o岁以下的代课教师参加转编考试。
2待遇提升:对于暂时无法进入编制的代课教师,由县财政拨款设立专项资金,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保障他们的养老和医疗保险。
“虽然编制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薪资福利,让代课老师的生活有保障。”
李一凡在常委会上强调。
这一方案得到了常委会的一致通过,随后迅在全县范围内实施。
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根本在于增加编制。
但行政编制的审批权在中编办,必须通过逐级申请才能获得。
李一凡先是向召阳市编办提交了申请,随后亲自带队到省里找省委书记赵建国汇报编办工作。
在省委书记办公室,他声情并茂地说道:“乡村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而代课教师是乡村教育的脊梁。
他们不能因为缺少编制而被遗忘。
我们请求省编办能够为召阳县额外增加2oo个教育编制,帮助我们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赵建国被李一凡的真诚所打动,但还是表示:“一凡,您的提议我们非常支持,但全省范围内编制都很紧张。
如果一次性增加2oo个编制,可能有些困难。
可以分批增加,第一批1oo个,后续再逐步申请。
最终,在他的努力下,经省委常务会的讨论,同意在未来三年内为召阳县增加2oo个教育编制。
这一消息传回县里,教育局和代课教师们都激动不已。
除了代课教师的编制问题,李一凡还关注到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许多优秀教师不愿意到乡村任教。
为此,他决定推出一项“乡村教师激励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