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搞改革?”
这些人点头附和,显然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次日,李一凡在办公室里接到陈国强的电话。
电话里,陈国强的语气低沉:“李县长,我刚收到消息,县里有人正在查我们整肃行动的细节,似乎想找一些问题。”
李一凡眼神一冷:“果然来了。
他们想从哪里下手?”
陈国强回答:“主要是关于整肃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程序细节,比如是否存在越权问题,还有是否有群众投诉不满的地方。
他们试图通过这些细节挑我们的刺。”
李一凡沉思了片刻,冷静说道:“国强,你马上整理出整肃行动的所有材料,确保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依据。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主动,把群众的真实反馈展现出来,让他们无从下手。”
陈国强点头:“明白,我马上去办。”
挂断电话后,李一凡陷入了深思。
他知道,这次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改革可能功亏一篑,他的个人前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但他很快调整了情绪,拿起电话拨通了张德清的号码:“德清,接下来几天,你负责组织群众代表,召开一场政务服务中心的反馈会,让群众直接评价这次改革的成效。
我们要用事实和数据堵住所有人的嘴。”
张德清在电话那头激动地回答:“李县长,我马上安排!”
几天后,岭南镇举行了一场群众公开评价会。
会上,几十名群众代表畅所欲言,对政务服务中心的改革成效提出了大量积极的反馈,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李一凡站在台上,认真倾听每一位代表的言,时不时低头记录。
他在总结言中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改革的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只要有你们的信任和参与,我们就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会议的影像和群众的评价被林允儿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报道,在全县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夜晚,李一凡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星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尽管公开评价会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他知道,这场改革的战斗远未结束。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是林允儿打来的。
电话那头,她的声音显得轻松又带着一丝关切:“一凡哥,今天的公开评价会很成功,很多人都在讨论岭南镇的政务服务中心。
你成了新闻人物了。”
李一凡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些许自嘲:“新闻人物?我倒是更希望大家记住的是岭南镇的改革,而不是我这个人。”
“别这么说,你是改革的推动者,群众能感受到这一点。”
林允儿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柔和,“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最近小心点,我听说有人想利用你整肃行动中的细节,试图给你制造麻烦。”
李一凡点了点头:“我已经知道了,他们想从程序和群众反馈上挑刺。
不过允儿你放心,我已经让陈国强和张德清分别做好了材料准备和舆论支持。
他们想找漏洞,恐怕没那么容易。”
电话那头,林允儿低声笑了笑:“那就好。
我明天会一篇跟进报道,把今天公开评价会的内容扩散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岭南镇在做什么。
你要记得,群众和舆论永远是你最强的后盾。”
“谢谢你,允儿。”
李一凡的声音里透着真诚的感激,“有你在,我的底气更足了。”
挂断电话后,李一凡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了一会儿。
他心里明白,改革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但他也清楚,只要方向正确,无论前方有多少阻力,他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与此同时,召阳县的一家私人会所内,周学明正与几位干部低声商议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