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旧,最后邱秋拿了十两银子就撤资了。
第一次投资算是失败了。
“大妹子,常来玩啊。”何氏其实是不舍的,掌勺的是吴霜、打杂的有吴雪,甚至招呼客人的吴雨,而邱秋更是不停的出着新菜品。奈何这是王家客栈这个家是男人说了算。
“会的。”生意不成仁义在,邱秋理解何氏的无奈,不过,再去客栈的机会估计不会太多。
每天的天固定都有事情做,突然间闲下来上让学堂识字,吴家三姐妹都不适应。
又或者,用她们的话说又不考状元,每天晚上学一个时辰就可以了,白天坐在那儿都想打瞌睡。
“大嫂,要不我们自己开个店算了。”吴霜一边炒着菜一边道:“哪怕开个小店都成,这样总会有点收入。”
在邱秋的鼓励下吴霜立志成为一个美食厨娘,结果才立完志翅膀就折断了。
英雄无用武之地,租住的小院灶台不够她发挥,心里很是失落。
开小店!
也不是不可以啊。
凡事都是由小做到大的。
真是一个好主意。
说干就干,东方不亮西方亮,除了星星有月亮,客栈饭馆散伙重新搭台。
不过想要找一个像王强那样的墩子切菜很难。
想了想,邱秋决定开面馆。
之所以和何氏搭伙开店,还因为那一碗让人恶心的面。
铺子找在了租住小院的左边不远处,大约有五十个平方。租金有点小贵,一个月五两银子。
连孔秀才有点担心怕她做不出来。
“不怕,酒香不怕巷子深。”
邱秋现炒现卖教了吴霜做了牛肉面、排骨面、杂酱面、肥肠面用以证明她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确实有卖相。”孔秀才吃后大为感叹:“这种面很贵吧?”
邱秋一下就被问住了。
她一心只想着做味道却忽略了本钱。
真是被自己蠢哭了。
邱秋扳着手指各种算,郁闷的发现每碗面至少卖三十文才能赚一点点。
寻常摊位二十文一碗,她卖三十文肯定要嫌贵。
“每碗面卖五十文钱。”一不做二不休,人们买东西都要讲品牌,她也走个高端路线卖精品面。
听到这样的定价大家都愣住了。
“剑走偏锋出奇制胜。”孔秀才点头认为可行。
“大嫂做的事每次都会成功的。”吴雨是邱秋的坚决拥护者,举双手赞成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