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斤鲜薯才出一斤苕干,这个价格怎么算也不贵。”
“就是,能吃得上这些东西的都是有钱人,走了走了,我们买不起。”旁边看热闹的人吆三喝四纷纷散去。
“是啊,买不起就走吧,别给人偿光了,这么金贵的东西怪可惜的。”有人讥笑不已。
妇人面红耳赤,她倒是想买可是钱不多。
“姐姐,我们也可以用大米换的,或者面粉粗粮都行,只是斤两不一样而已。”真正的买主就是留下来的人,这位偿了价格也问了居然还没走真是让人感到意外。邱秋提出了多种方案供她选择。
“我家有粗粮,我去拿来给你换。”妇人一听有转机立即高兴起来:“粗粮多少换一斤?”
“姐姐,别人我再怎么也得八斤粗粮换一斤,你是我的第一个客人,优惠,六斤换一斤。”也不管对方的粗粮是什么,反正沾着粮食的边就行。
没想到,对方拿来的居然是玉米。
红薯和玉米,天生地设的一对,等价交换其实也行的。不过,邱秋可不打算当老实人。
“这叫包米还是什么的,是我表哥在南方走镖时给我带回来的,他说是粗粮可以当饭吃,我们家人都吃不惯,还有十多斤,都换给你?”妇人提着杂粮口袋问邱秋行不行。
“姐姐,别人或许不行,但是我说过的,你是照顾我生意的第一个人,说什么咱们也能将这事儿谈成。”十多斤玉米磨成粉还是能抵挡一些时候的。邱秋强忍着兴奋装出一点为难的样子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