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古老文字,有的又如抽象难懂的几何图形。
宗政明月站在石台前,双目微闭,调整呼吸后缓缓睁开眼睛,开始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周围那些精美的壁画。
只见其中一幅壁画所展现出来的,乃是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玛雅人正在举行盛大而庄重的祭祀仪式。他们围绕着一座巨大的祭坛,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词,脸上洋溢着虔诚与敬畏之情。
还有几幅壁画则绘制着一幅幅复杂而精妙的星象图,星辰闪烁其间,仿佛蕴含着宇宙无尽的奥秘。
宗政明月仔细观察着每一颗星星的位置和排列方式,试图从中解读出某种隐藏的信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之久,一直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的明月长老终于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成功地破译了这些壁画背后所隐藏的内容!
原来,据史前人类的认知,这里被视为一处神灵时常出没之地。于是乎,他们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心目中各种各样的神灵以及备受尊崇的物件一一凿刻于这历经岁月沧桑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山石之上。
如此一来,这个山口便逐渐被打造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祭祀场所,以供世世代代的人们能够通过一系列原始而古老的仪式,向那些常常左右他们命运的神灵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顶礼膜拜。
不仅如此,由于对珍贵生命的不懈探索,史前人类还独具匠心地借助此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将这个山口精心打造成一个寓意着“生死轮回”的宏伟场景。
当人们迈入沟口后一路向西挺进时,映入眼帘的皆是一片幽暗深邃之景,仿若正缓缓步入死亡的深渊;然而,当行至沟谷最为狭窄之处,也就是俗称“关门”的地方向右转弯,再跨越过沟谷继续朝东行进,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将会是耀眼夺目的光明,象征着获得新生。
“生死轮回”的理念,也就是人死后灵魂能够转世的“再生”观念,大概萌生于旧石器时代。
在北京猿人栖息的山洞里,考古人员发现了用红色矿物质颜料涂抹过的头盖骨。据研究,红色代表生命,用红颜料涂抹头盖骨,能够促使这个头盖骨所象征的人转世再生。
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瓮棺葬中,几乎所有存放死婴的瓮棺上,都开凿了一个或数个圆形洞穴,目的是让这些已经逝去的儿童灵魂出窍,早日转生。
在这样一个“神灵显现”的山口里,史前人类不仅雕刻了众多他们心目中的神灵形象,而且通过绘制岩画营造出了一个“生死轮回”的大环境。
通过特定的仪式庄重地走过一圈,就意味着经历了一次“生死轮回”的历程。倘若有人违背了这个行走在“轮回”圈上的次序,走错了方向,那就必定会受到阻拦或遭受“惩处”。
古人追求生命、向往“再生”的愿望,可以在这虚拟的场景中,通过仪式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慰藉。(贺吉德)
正当众人好奇探索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脚步声,似有庞然大物正在靠近,大家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刘贺握紧手中的剑,大声说道:“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