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金。
第三就是希望军票使用的范围越远越好,毕竟现在西军军票兑换的地点只有中原的东京府、京兆府、杭州府等几个大城市,其他的地方也有兑换,都是私人钱庄为了挣钱开展的私人业务,军票花的地方越远,自己的压力就越小。
不过即使是这样,华夏军的后勤还是捉襟见肘。
华夏军最缺的还是粮食,过去往前线运粮每运上去1斤,往往需要消耗3斤粮食。
如今华夏军的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四轮马车,还有建设了驿站,大大提高的运输效率,但是路程太远,运到1西域斤粮食,路上也要消耗2斤。
好在西军农场种了大量的白薯,最后种世义下令,所有官办农场只能吃白薯,运输辎重的商队也只能吃白薯,总之就是一切都要为了前线。
好在白薯产量不错,而且白薯和白薯秧都可以喂猪,西军农场这些年猪是养了不少,虽然粮食紧张,肉却能比前几年多吃一些。
“何不食肉糜”
在华夏军开设的农场中居然有一点点苗头。
当然农场的苦力吃些肉也是很少的,只不过为了补充体力而已,总是吃白薯是不能保证体力的。
种师道看到运粮的商队都开始吃白薯、还有西军银行的存银逐渐减少,他知道自己必须建国了。
一旦建国,华夏军声望为大涨,西军到军票也会坚挺起来,兑换金银的趋势也会停止,到时候在慢慢收回部分的纸币也就是了。
建立一个国家各种琐事纷繁复杂,现状种师道身边的文官太少这些事情很多都落在了张久亮和伊斯马尔。
张久亮西夏国第一科的理科状元,本来跟随魏定国到西域研制火器的,但是现在也是没办法,他主持起草各种给你建国的章程。
伊斯马尔倒是学贯中西,但是毕竟是一个回鹘人,如果让他主持建国的礼仪,华夏军诸将肯定心中不满。
其实种师道都明白,这建国的具体礼仪、法令等大多数都是出自伊斯马尔手笔。
张久亮和伊斯马尔实在是忙不过来了,种师道于是将军中但凡能写上几笔文章的人都调给了他们,自从推广了汉子拼音之法以后,华夏军中人字的人多了起来。
但是要是能写出文章的人还是很少,种师道也聚集了朱道荣、李侗等读书人,可是这些人都远在中兴府,调张叔夜来西域的文书出去一些日子了,但是张叔夜即使星夜赶路,到这里只怕也得1个多月,现在关于建国很多事情都是焦头烂额的。
李俊喜没有跟李俊、王三再去扶桑,他一直在种师道身边做行军主簿。
其实种师道身边有两个职位是很重要的,一个是棋牌官,朱五和王旗牌都是种师道的棋牌官,现在都是华夏军重要的将领了。
现在的棋牌官是武松,众人都看得出来,未来一定是一个镇守一方的将军,而且现在已经有了三等忠义伯的爵位了。
另外一个职位就是行军主簿,上一个行军主簿就是张叔夜,如果种师道建国,这个丞相的职位是少不了的。
另外原来西军到军师宗泽,最早也是行军主簿。
但是这个李俊喜显然跟与前几个主簿不同,平时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甚至不愿意多说话。
日常平实将种师道交给他的各类文书账目处理的妥妥贴贴的,种师道使用起来觉得方便也就是了。
现在由于张久亮那里缺人,所以李俊喜就被种师道调到了张久亮那里负责起草相关的建国文书了。
这天张久亮和伊斯马尔对于建国的国名起了争执,张久亮觉得现在军队叫做华夏军,种师道又总是说中华文明,因此张久亮觉得国名定为华夏国好,但是伊斯马尔觉得华夏国显得不够正统,像一个番属国的名字,所以觉得起国名为“华”
或者“夏”
好。
张久亮道:“伊斯马尔马儿大人,这个‘夏’是万万不能取的,你在高昌不知中原之事,我们华夏军灭掉的西夏国的国名就是‘夏’,如果按照这个取名,还以为华夏军是继承西夏的道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