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对他都很头疼。
至于是否能够诏安,小人不知,不过太湖水匪劫掠的粮食和水产,不少都卖给了咱们西军。
具体您可以问问二公子。”
随即救闭嘴不继续细说了。
西军的粮草由朝廷供应,由于童贯倚重西军所以军饷也能足额放。
但是在宋朝文官武将都爱财,西军不吃空额,所在的驻地又大多数贫瘠。
所以西军将领要想财就只有靠打仗的赏赐和劫掠,另外一个就是经商。
西军四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商号,其中种家的商号就有负伤退伍的老二种世义负责。
这次南征朝廷下拨下来的除了粮草还有部分军费。
这些军费用于在大军在驻地的采买,这个其实也是行军的惯例。
但是西军将领自家都有自家的商号,所以这种采购肥水自然就不会流落在外人田里了。
所以西军每次出征,各家的商队也是跟着出征的。
折赛花所献的三策中的第三策押运之策就是利用这些商队运送战俘。
这一次后世称为了最血腥的一策,商队为了开始为了补充押运过程中死亡的苦力,开始劫掠人口。
后来演变成了西军农场直接向商队购买苦力。
有些商队直接转化为了奴隶贩子。
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要原始的积累。
后来的史学家研究西军崛起的过程中秀州三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最为血腥就是押运之策。
甚至后来又学者总结,秀州三策每一个毛孔里都充满的血和肮脏的东西。
显然王定六知道的东西更多,但是他没有说出来。
毕竟涉及到西军的商业运作,折赛花和吴氏兄弟不一样,吴氏兄弟是种师道的部将,而折赛花是折家人。
折家也有自己的商队跟随大军南征,西军的采买折家的也从中受益。
种师道看见王定六如此知道进退,心中暗喜。
于是说道:“也好,这押运之策也会涉及到各家的商队。
我看随后我就让世义安排一下,总支不要亏待的各家才好。”
说着用眼睛扫了一眼折赛花。
折赛花对商队事情真的不怎么上心,她只是对作战感兴趣。
而且毕竟她是女儿身,早晚要外嫁,最终折家商队的收益跟她又有多少关系呢。
于是她笑了笑,说道:“这些事情都由经略相公做主便是。”
种师道等人又商量了许久,下一步的军事调度,以及收编、筹粮、押运诸事尽量完善了每一个细节,这才安排相关人等实施。
跟随大军行动的西军商队离西军驻扎处并不远,而且各家都有商队跟随,各商队也都聚在一起,这样安排也更加安全一些。
商队最大的两家就是种家的商队和栓子的商队,当然代表童贯的商队规模也不小,不过童川怕吃苦一般的不愿眼跟随商队行动,这次南征童川跟随父亲童贯住在军中。
商队的事情就暂时交给种世义了,栓子的商队不属于西军的任何一家。
但是他的商队是西军各家商队的相与,各家商队买卖都愿意跟栓子来做。
而且河东一路的商队,栓子的家规模是最大的。
这天种世义和栓子正在一起饮酒,突然老管家种山到了。
种世义看见种山,问道:“老管家,找我何事?”
种山拿出一封信递给了种世义,道:“二少爷,老爷让我把这个给你看看。”
种世义接过信,高兴的对栓子道:“只怕又有买卖做了。”
种世义打开信封仔细读信,越看越觉得可怕。
随着脸色越变越白,额头上的汗珠子也就下来了。
栓子扇着蒲扇,摇着他那颗肥头大耳的脑袋,笑道:“二爷,亏你当年还是各上马杀贼的将军,什么事情让你为难成这样。”
种世义看了看栓子,想了一想,说道:“栓子,咱们是多年的相与。
我不瞒你,我家老爷子确实安排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