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你们论题以后再去计较吧!”
林忆珍将自己随身带来的两幅字画拿出来,请教道:“这两幅都是小女子最近在某个黑市收购过来的,正好请诸多鉴宝专家帮忙掌眼。”
周游接过一幅,门少也接过一幅。
“山水画!”
周游敞开画作,入眼的是一幅有点残缺的山水画。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不值得周游如此异常,问题是它的落款竟然是赵孟頫。
之前说赵孟頫的杰作遗世甚少,但是现在接二连三的出现,倒是让周游有点难以接受,进而就是怀疑。第一感觉就是这么差劲,很容易影响到正确判断,所以周游选择听从其他人的看法。
光哥率先发表意见:“我觉得是赵孟頫的真迹。最强而有力的根据是赵孟頫曾提出作画贵有古意和要以云山为师等等口号,不仅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更使得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而在这幅画里,我看到了那种琐细之风到自然之风的过渡影迹,很符合当时的社会氛围。”
“我就不大苟同了。”
黄云志马上辩驳起来,提出自己的根据:“虽然光少所说的风格转化油然于表,可这不就代表了他是赵孟頫的真迹,有可能是后世的高端模仿品。问题最突出的是赵孟頫毕生最是批判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可是这里的山峰险峻突兀,带着一股险恶霸道的气氛,而且水墨的着重偏向于浓艳,大违赵孟頫的风格。”
周游听两位高手的评鉴,他不由得暗中鼓舞喝彩。
双方的论据都强而有力,非专业人士所能领悟。如此敌对的观点,偏偏能相互映辉,各取一长,让大家不得不琢磨再三,慎重思量。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光少的看法。”
有一位站出来支持光哥了。
“我支持黄先生的观点。”
可马上就有人出来唱对台戏。
随后大家各自发表意见,各有各的说法。争执到最后,只剩周游、门少和林忆珍这个主人没发表意见而已。
门少见大家的眼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只能揭『露』自己的底牌:“我支持黄先生的看法。在我的认识里,赵孟頫素来对北宋以来文人画的游戏态度相当抗拒,变相地说明了他对那股险怪之气的厌恶,可是这里由里到外都是章现着一股险恶的情绪,使我难以接受。”
大家随即看向林忆珍。
只可惜林忆珍给了大家一个无奈的表情。
最终,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周游身上。在大家的眼里,周游的运气多过技术,所以之前大家都没对他的鉴宝能力寄托多少期盼。即使到现在,大家也只不过是出于礼貌『性』的等待罢了。
周游没去想那么多,将自己总结好的思绪说将出来:“虽然黄先生和门少说的依据都很有说服了,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很现实的事情。”
大家当即起了兴趣,没想到周游居然这么大胆,同时向这么多专家挑战。
周游继续自己的话题:“环境,创作环境!在古代,很多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里将所处的创作环境给描绘出来,而在这里,我则能清晰地感觉到当时局势的恶劣。”
被周游这么一提点,大家隐约把握住什么。
周游继续:“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那个时候的赵孟頫还没有后期的老成和宗师气度,一切理论和变革还处于摇篮之中,而在国破家亡的险恶氛围中,赵孟頫用自己的画笔将自己的心境和不满都给画了出来,因而就有这么一幅充满矛盾的杰作。”
场面一片死寂。
良久。
鼓掌声起,热烈非常。
林忆珍傻傻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得有点过分,可偏偏却是光芒万丈的鉴宝专家,心中的思绪万千,不知道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