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姨娘用钟离晔当保胎大夫用得格外顺手,她也不知道钟离晔的真实身份,只当是女儿熟识的一位大夫罢了,乍然得知人不见了,生死不知,满脑子宅斗细胞的潜能被充分激发,当即就想到一个可能。
平阳伯夫人不愿让她生下子嗣,故而将那位大夫藏起,可能还准备了个包藏祸心的大夫等着,备好的产婆没准也被买通了……
白姨娘挺着大肚子找平阳伯哭诉,后者半信半疑,去问了夫人一句,结果反招来一顿破口大骂,悻悻而归。
此事无凭无据,白姨娘空口白舌污蔑主母,论理是该罚的。但平阳伯失了三女儿,二女儿和他关系冷淡,二女婿又仿佛失了圣眷,他不免对四女儿愈发另眼相看起来。于是,绝口不提此事,只厚着脸皮,花重金亲自请了位告老在家的老太医坐镇,就等着他的三儿子平安出世。
新年宫宴他依旧点名带上程初柳参加,后者果然不负他厚望,出口成章,当场作了首极工整又富有新意的贺岁诗,太子妃还夸了程初柳才情过人,当得上京城第一才女的美名。
结果,宫宴过后,便有消息流出,说是那位北齐质子,也就是北齐皇子晏子安找皇帝,求他赐婚给自己和程初柳。
皇帝暂时还没答应,不过,鉴于这小道消息都能传到没有实权的平阳伯府,可见京城很多人也都知道了。
平阳伯哪里舍得让宝贝女儿嫁个异国质子,当即大受打击,却又不敢进宫找皇帝说什么,只能在家里唉声叹气,又送了不少东西给白姨娘母女,一副亏欠了她们的样子。
平阳伯夫人见不得他这糊涂样,索性将先前程初柳在庄子上失踪一整夜、后由晏子安护送归来的事捅破,平阳伯转忧为怒,一气之下就把程初柳和白姨娘都怨上了,导致两人待遇大幅下滑。
初三那日,晏子安还亲自带礼物登门拜访平阳伯,说了不少好话,后者也不敢把个异国皇子打出去,看在外人眼里便有些暧昧。
就离京前的形势来看,程初芍觉着,没准这一回程初柳还是得当上那个倒霉催的郡主,被嫁到北齐去。
宫里,皇帝这会儿也正为此事头疼。
他头疼的不只是晏子安一人,还有案头上那封以北齐太子名义寄来的想要和大盛联姻、签署和平条约的国书。
北齐太子也就罢了,并没点名要求娶哪位贵女,更没趾高气昂要娶公主。可晏子安这个质子抽的哪门子风,居然要娶个只有才名、父兄毫无助力的程初柳?
难道,真是一见钟情,才愿意为抱得美人归,而甘心向他这个异国皇帝投诚?
北齐太子之母出身名门,在国内经营多年,拥簇者甚众,不是被放逐异国多年的晏子安能比的。但,也正是北齐太子位高权重、实力根深蒂固,皇帝才对晏子安的投诚产生了动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任何一个有脑子的国主都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稳定的邻国!
原本以为这位蓝眼睛的质子不过是个随波逐流的弃子,但,从那日的表现来看,晏子安倒也是个能力匹配得上野心的人。若助他一臂之力,推他回国和北齐太子相斗,致使北齐内乱,对大盛来说自然是件大好事。
可,万一他看走了眼,其实这晏子安是匹比北齐太子还难搞的恶狼,回国后快刀斩乱麻上位,再掉转头来对付大盛,届时他岂不是成了大盛江山的罪人?
可,万一晏子安其实并没有这般才干,只是他想多了呢?
皇帝舍不得放过大好机会,又怕自己一时失察错失良机,犹豫许久,最后把三个儿子轮流召来见自己。
这日,端王刚好进宫给和贵妃请安,又过来觐见,皇帝就先问了他。
“齐国质子欲求娶平阳伯府四女为正妻,许以我朝百年安宁,边境和睦。齐国太子亦有求娶我朝贵女联姻之意,依你看,此事该如何抉择?”
端王对这两件事早有耳闻,即便心里恼怒晏子安和自己抢美人,却不敢在皇帝面前表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