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过后才知道,罗氏抢先跑去荣安堂邀功,还顺带着把她埋汰了一通。
“不是我偏心,同样都是庶女,老二媳妇在这方面就做得比你好一点。你瞧瞧,四孙女五孙女还未及笄,老二媳妇就忙着张罗了,二孙女如今都十六了,你倒是不紧不慢。虽说小七读书要紧,可也还不到考试的时候。你就是再忙,总也得腾出些手来把正经事办了不是?”
迎上老夫人略带失望的目光,郑氏委屈辩解。
“母亲明鉴,媳妇哪里没对这事上心呢?小七向来乖巧懂事,媳妇倒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他身上……本来想着今年开春就把二姑娘的事定了,可,这不是刚好今年赶上府里事儿多么?”
老夫人一想也是。
今年从开春到现在,先是坠马,又是连番下毒,再又是京郊暗杀,还有老三差点被个女暗探近了身。除了这些事之外,还有不少让人头疼的鸡毛蒜皮小事,比如说以宋珩夫妇二人为核心的诸多流言蜚语。
那简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以说,卫国公府上上下下今年就没过过几天舒心日子,也就只有二房孙辈宋瑕考中举人这事还值得一喜。
郑氏到底是府里的当家主母,繁杂琐事不免多了些,宋琼的婚事也就耽搁了下来。
“这不,上半年是闹个不停,好不容易这两个月消停些,媳妇就马不停蹄把这事提上了议程。世子爷不管这些事,媳妇想着跟茹姨娘商量着定,免得挑了个不合她们心意的,下半辈子都要落人埋怨。上个月,媳妇就把看好的几户人家一一说给那茹姨娘听,本是一番好意。不料,那茹姨娘竟一个没看中,硬要把二姑娘嫁给她亲哥哥的儿子,说是那孩子出息,今春考了个进士还是同进士的,已经放了官到任就职了,想让二姑娘嫁过去做官夫人……”
老夫人听得皱眉,到后面渐渐松开。
“既是这样,那倒也还算不错,比老二媳妇说的那些人都强。他们那几个,最多只有举人功名呢。老大媳妇,二孙女这事你趁早在年前办了吧,免得夜长梦多。”
郑氏犹豫了下,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挤出个讨好的笑来。
“母亲教训的是。这事是不能再拖了,媳妇这就下去办。”
荣安堂外。
婢女笑着给她递了个手炉,低声道:“夫人方才应对得正好。大少夫人不知许了茹姨娘什么,想要搅黄这门亲事,咱们可不能事实都让她们得了便宜还卖乖!”
郑氏微微颔首,呵了口白气出来。
“二姑娘嫁给我,对我没什么打紧。不过,现如今看起来这事对她很是打紧。反正有了老夫人金口玉言,我这个做媳妇的也只能照办了,谁也怪我不得。”
“夫人说的是。不过,为求稳妥,这事还是瞒着茹姨娘她们,尽快定下才是。奴婢早叫人盯着了,她还没派人回娘家说那命格的事呢。”
“好。你让二门上把得紧一点,这些天别让她们出去,免得走漏了风声。”
程初芍等人对此浑然不知,宋瑗甚至还在给柳如意下帖子,邀请她明日到卫国公府上做客,言辞颇为诚恳。
柳如意看到帖子,惊诧之余又滴下两点泪来。
“姑娘,这元……宋姑娘倒是个有心人,咱们去不去好呢?”柳家婢女道。
柳如意叹着气摇头,“我先前做了那样冒犯的事,她们虽然不怪我,可我哪里还有脸上门?这帖子你替我回了吧,就说我不慎染了风寒,病中不好出门见人。”
“唉,也不知那封信寄到周公子手上了没?都好几天了,怎么半点动静都没有呢?姑娘,要不我去城里打听打听?我记得,周公子从前曾说过,他们家是住在一个叫什么竹的巷子里……”
柳如意沉默片刻,缓缓道:“是宝竹巷,在城西得胜酒楼附近,就隔着三条街。”
“好,姑娘终于想通了,那我这就去!姑娘放心,我不会冲上去找那周大娘说理的,就是探探她的口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