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孙里头挑一个老实本分的改为柳姓,也算是把柳家香火传下去了。
柳先生为人狂狷,因看不惯家中兄弟借他举子之名瞒报土地、逃避课税的做法,年轻时就跟家中闹掰了,故而也没有多少亲朋往来,导致柳姑娘从小就一个人孤零零长大,除了寄情于山水和诗书,却也没了别的选择。
宋瑗年纪半大不小,活泼中不失稳重,又因出身大户人家比较早熟,很多事柳姑娘都能跟她聊得来,渐渐有了引为知己的心思。
宋瑗也机灵,打着自家小弟想入学鹿鸣学院的幌子,东问问西问问,竟也套出一些跟周世林有关的信息来。
“一提到周世林的名儿,柳姐姐就有些变了脸色,倒是柳先生、柳夫人反应不大,像是都为他考中感到欣慰高兴一样。嫂子你说,这柳先生柳夫人是不是压根不知道这事啊?”
程初芍道:“很有可能。若他二人知道,多半就要找周家谈亲事了,哪里会让自家姑娘偷偷写信递进来呢?况且,我看柳先生的人品,断然是不肯这么做的,柳姑娘肯定是瞒着他们俩写的信。”
“那她这是何苦呢?”宋瑗老气横秋道:“这种事儿不都是男子主动么,怎么到她这儿竟成了她自个儿剃头挑子一头热了?那周世林多半不是个好东西。”
“先别急着下定论,你再耐心等等看。再过段时间,就可以试探她了。”
如此过了半月,宋瑗又约柳如意去宝象山游玩,说是上回没看到好看的红叶,悔不该当天偷懒没爬后山,要柳如意带她去看。
柳如意不知有异,依约前来。
这回,柳先生、柳夫人都没跟来,倒是跟来了个大力婆子,正是受雇于柳家做活的柳妈,也是柳先生的一个远房亲戚。
见“元家小姐”只带了两三个仆从前来,柳妈暗暗放心,殊不知她们前后左右的登山游人中就夹杂着好几个卫国公府的人。
宋瑗这日一改往日见面或来信时的活泼,反而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柳如意见了不免要问上几句,她只垂头丧气否认,这让柳如意愈发好奇起来。
柳妈到底年岁大些,便有些警惕,生怕这“元家小姐”会不会出动苦肉计,哄骗自家姑娘去什么什么地方,万一被坏了闺誉就糟了。
不料,小丫头扭捏半天,终于红着脸憋出了一句她意想不到的话。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这几日家中来了个远亲,我该叫姨婆的,拿着个信物来找我祖母,说是当年曾和她家许下结娃娃亲的,要求我家兑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