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的秋天注定是个多事之秋。
春晖院诸人仍在为昨日两位主子出门遇袭的事心有余悸,京城里的头号八卦却悄然换了新人。
听到消息时,程初芍差点没吓得喷了茶。
“端王?你说的可是真的?圣上真下了明旨,封三皇子为端王?”
十五笑嘻嘻道:“是呀,方才公子就是这么说的,外头也这么传,应该是错不了的。”
程初芍下意识要站起来,屁股刚离开凳子表面,却又犹豫着坐了回去,而后扭捏片刻,还是慢吞吞起了身,找宋珩解惑去了。
似是知道她一定会来,宋珩早已备好她爱吃的茶点,扫榻相待。
程初芍直入正题,“三皇子……端王的事,你难道早就知道了?所以,昨儿才故弄玄虚……”
宋珩却摇摇头,抬手挥退众人。
“你太高看我了。我虽然知道的比你多一点,却也不是陛下腹中的虫儿,又怎能揣度得这般精准?其实,我本以为,陛下这次多半不会轻轻放过,可能会找个名目斥责一番。没想到,陛下做得这么绝!”
大盛朝不时兴诸子封王的传统,基本上,没能当上储君的皇子们如果能在新皇登基前后保持安分,那才是他们正式封王的时候。要是不大安分,或是明里暗里得罪过新皇的,没准只能捞个郡王名分,被整个宗室耻笑。
总之,在皇帝老儿还在世、东宫又有正牌储君的情况下,一个皇子封了王就代表他和储位绝缘了,比如康王。
三皇子虽然大婚一年有余,也出宫开府了,但一直顶着皇子名头,正野心勃勃跟太子斗呢。结果,皇帝突然下了道封王圣旨,不是明摆着要放弃这个儿子了吗?
恭己有容曰端,守礼自重曰端。
按照皇帝给二儿子的康字封号来看,三皇子的端字是否也代表着皇帝对他的期许呢?这是否也同样隐晦指出,皇帝认为三皇子心性还不够“端”呢?
连程初芍这样的小白都能想到这一层,就更别提朝堂上这些政治素养更高的大员们了。
“你,你昨天是不是做了什么小动作?”程初芍狐疑道。
这回,宋珩倒是很干脆地点了头。
事实上,因着那个怪梦的缘故,他知道了很多本不该知晓的秘辛。
比如说,三皇子在京郊某个别庄里养了些人,通过他在兵部的职务便利弄了些非法兵器,甚至还偷偷搞了一身极合身的龙袍,是那别庄上的两个哑巴绣娘花了足足一年半捣鼓出来的。
在原本的世界线中,一年后,储位之争达到最为白热化之时,太子突然染了疫病暴毙。三皇子本以为自己可以趁势上位,不料却被四皇子安排的人揭发其私藏龙袍之罪,这也是最后三皇子一系彻底失败的原因之一。
当然,现在离那会儿还早着,龙袍估计只绣了个开头。
宋珩本想等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揭出,却一直有人隐藏在暗中密谋对他下手,还伤了程初芍!
他忍无可忍,索性提前釜底抽薪,直接用一封似是而非的“口供”将那个别庄暴露出来。
田府尹忠于皇帝,得知三皇子在别庄上蓄养私兵、甚至还从江南强掳了两个绣娘的事,不免就想得多了些。
不管哪朝那代,皇帝总是对造反篡位这种事格外敏感,哪怕是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行!
兵贵神速,田府尹也是个有魄力的,当即派了个心腹中的心腹,带着一群好手悄无声息出了城,摸向那个别庄,然后好巧不巧地将两个绣娘卖力工作的一幕看了个清楚,还将她们手底下那绣件当做证据带了回去。
“可惜时间还早,那件半成品应该还算不上正经龙袍。不过,从端王这个封号来看,就算还没绣上五爪神龙,逾制的地方却也少不了。”宋珩淡淡道。
程初芍顿时感到一阵羞愧。
她光记得男女主缠缠绵绵到天涯的大致剧情了,对于后来的朝斗,就只知道四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