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回京了。
有胆大的夫人就问月屛郡主:“听说楚王竟赶在今日回京了,不知可有登门吃酒?”
月屛郡主笑道:“可不敢跟陛下抢人。楚王确实回京了,就是今天一早的事儿。听说,人还没进宫,就迷倒了万千京城女子呢。”
众女眷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这事来。
也有不少女眷像平阳伯夫人一样,来郡主府的路上跟楚王擦肩而过,也都对当时的奇景深有感触。
没有这个幸运的其他人不免心生好奇,都嘻嘻哈哈讨论起楚王究竟有多美貌来。
唯有少数政治素养敏锐的夫人心中暗自揣度起这一事件背后的意义来。
若非先帝当时垂垂老矣、身子又不好,没准如今这皇位上坐着的就是楚王呢。
先宸贵妃去得不明不白,楚王自就藩后再也没回过京城,足见两兄弟之间没多少情谊可言。
如今突然借四十整寿的机会召其回京,莫非是陛下想在百年之前预先为继任新君彻底铲除楚王这个麻烦?
楚王若是个聪明的,肯定也猜得出皇帝可能的打算。
可他还是来了,而且提前了足足一个半月回京!
楚王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呢?
长公主在无人注意时悄悄叹了口气,默默独饮满杯。
程初芍正巧看在眼里,心中微动。
莫非,长公主对楚王的野心是有所了解的?
仔细一想,这倒也不是不可能。
长公主常年随夫婿静安侯镇守东南沿海,楚王封地也在南边,两人相距不算太远,互通有无总比京城到两地更近。
楚王苦心筹谋多年,各地总不可能半点蛛丝马迹都无,长公主没准早就心有警觉!
可,如果这时的长公主已经察觉端倪,为什么不向皇帝进言呢?
皇帝肯定是忌惮这个幼弟的,但总不至于长公主跟楚王有所勾结吧?
也不对,原书里后期长公主是铁杆的保皇党,似乎并没有流露出明显的倾向。楚王以清君侧名义造反时她忙于和静安侯率大军平乱,根本不在京城,也没有掺和到后面皇帝立四皇子为储的事里。
程初芍有点迷糊,难道是她猜错了?
更让她胆战心惊的是,楚王居然提前回京了,足足比原书剧情提前了一月有余!
时间这么巧,她有九成的把握料定,楚王前几日肯定就在古道上偶遇的渠家马队里头。
楚王提前出现在京城,难道是因为偶遇了她这个变数,以及闻讯寻人而来的卫国公府、京兆府一干人等,以防万一,所以将错就错?
宫城外,心腹也在问楚王同一个问题。
“主子,您可真是大胆。咱们提前定好的计划,您说推翻就推翻。这么早回京,您就不怕招那位忌讳?”
楚王斜了心腹一眼,端的是回眸一瞥百媚生,然而心腹感受到的只有冷漠,并无半点心猿意马的胆量。
楚王声线很冷,压得很低:“老头子忌惮我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在那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京城上下都是他的眼线。我们就算伪装得再好,也难防一着不慎、露出马脚。与其那样,还不如光明正大回来,左右我们还有备用方案。不是么?”
“王爷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