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宋珩“清醒”以来,孟大夫就“不幸”摔伤了右手,据说要养上一两个月才能回到杏林春看诊。
消息传出后,春晖院这边欢欣鼓舞,不必每隔几日就提心吊胆一次了。
反倒是一众病患哀鸿遍野,其中最不高兴的恐怕要数白姨娘了。
平阳伯老来得子,她肚子里那个男胎可金贵了!
好不容易才请动京城远近闻名的孟大夫替她看平安脉,想不到才看了一次,孟大夫居然要退居二线养伤?
等他伤好了,她这胎都要满三个月了,早坐稳了,还要他做什么?
白姨娘颇具宅斗智慧,模样也还不错,早年一直泯然于众人,主要就是输在没文化上面。
大盛朝以武立国,但如今已经传到了第四代,当今皇帝又是个喜好文赋的。虽说不至于荒唐到随便任命自己喜爱的木头才子做大官,但在能力相近的人才里头,诗文写得越好肯定越吃香嘛。
因此,大盛朝官员们也颇有向学之风。即便考中了、授官了,但在本职工作之外,很多人都喜欢埋头苦读,否则做不出好诗好词,出门都不好跟朋友同僚聊天,在关键场合更无法在陛nbsp; 平阳伯靠着父辈余荫得了这个爵位,却才能平平,多年来就没个靠谱的实职。
他也是个拎不清的,总觉得自己才学不错,哪天做一篇美赋出来就能像如今的礼部曾尚书那样得居高位,也不想想人家曾尚书是怎么一步步稳扎稳打爬上去的。
平阳伯就是个附庸风雅的典型,后院百花齐放,自己倒是更偏爱那些会舞文弄墨的姨娘,只认得几个大字、又只生了个女儿的白姨娘自然渐渐被他淡忘。
直到程初柳横空出世,让他意识到女儿继承了自己的“优秀基因”,跟女儿学了些半通不通的矫情句子的白姨娘也重新回到他的视线。
白姨娘肚子也争气。
前头一个姨娘给平阳伯生了庶长子,看着就病歪歪、怯生生的,他不大喜欢。
反倒是白姨娘,给他铆足劲生了个八斤重的大胖小子,周岁时抓了书和笔,这几年来愈显伶俐,又活泼好动,很得他欢心。
再加上这个即将到来的、很可能是三子的孩子,平阳伯对白姨娘就更看重了几分。
于是,白姨娘派人吞吞吐吐来请时,他毫不犹豫就过去了。
白姨娘早有准备,拉了儿子过来背书暖场,又将平阳伯舒舒服服伺候了一通,才委婉进入正题。
平阳伯本来一听就皱了眉,可他对除了嫡妻以外的女人都比较怜香惜玉,顾及她才一个多月身孕,便没马上斥责她。
不料,多听几句,他竟愈发觉得白姨娘说得有道理。
白姨娘说的无非就是先前和婢女说的那些话,什么宋珩病歪歪的,躺了小半年才醒,听说现在情况也不大好,都下不来床,指不定什么时候人就没了,又说什么程初芍之前干的事人尽皆知,万一宋珩没了,卫国公府哪里还会把平阳伯府当姻亲,没准还会逼程初芍出家或殉葬呢。
“伯爷,妾身也不是贪慕名利的人,只是为着小二和小三未来着想罢了。要是二姑爷真不好了,就算太子上去了,咱们也没好处不是?”
“再说了,太子殿下不是向来以仁德闻名么?三皇子和他是亲兄弟,即便闹出点什么矛盾,也不至于到赶尽杀绝那一步吧?”
“咱们柳儿嫁过去可就是侧妃娘娘,如今的赵王妃无子,万一哪天出点什么事,柳儿又有个儿子傍身,将来岂不是能捞个王妃做做?最次总也是郡王妃,怎么不比嫁给寻常官宦子弟强?要是三皇子有那个命,咱们的荣华富贵可就享之不尽啦!”
白姨娘说得十分动情,仿佛全然为平阳伯打算。
若是平阳伯夫人在此听到,定会长笑三声,骂她狼子野心,不仅为女儿打着凭儿子上位的好算盘,自己怕不是也存着这般痴心妄想?
可惜,平阳伯半点没听出这弦外之意,倒是觉得白姨娘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