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铸剑师,总该有些压箱底的秘术。“
古宅深处传来铁链碰撞的闷响。自三日前降魔司地牢移来这具千年古尸,整座宅邸便如浸在浓墨中。尹珏推开槅门时,正见伏桑扶着斑驳石柱缓缓起身。这个曾在涿鹿原上以血肉之躯截断黄河的鬼王,此刻周身缠绕着暗金色经文,发梢却渗出细密黑血,如同被春雨打落的紫藤花。
“尹大人今日又来赏我新添的枷锁?“伏桑的嗓音比记忆中更加沙哑,却仍带着当年统御万鬼的傲慢。他指尖轻弹,空中顿时浮现金色符箓,“三百六十五道往生咒,倒是难为了那些抄经的老秃驴。“
尹珏却只是负手看雨。檐角铜铃在疾风中叮咚作响,恍惚是二十年前昆仑墟的战鼓。那时他尚是昆仑山新晋的斩魔士,第一次见到伏桑时,这个血族统帅正踏着漫天血雨,将天兵天将的残肢掷向九霄。“伏桑,“他忽然开口,“你可知涿鹿原下的黄泉逆流?“
话音未落,伏桑已如鬼魅欺近。暗金色的骨刺自肋下暴起,却在离尹珏咽喉半寸处凝滞。尹珏的青玉刀不知何时已出鞘,刀刃划破空气的轻响,竟比暴雨更清冷。“三日前你在地牢布下的血煞阵,“他垂眸看着伏桑颤抖的指尖,“用的是北邙山白骨夫人三百年的怨气。“
伏桑的瞳孔骤然收缩。尹珏却已旋身退开,袖中飞出三枚青铜铃铛,叮然声中,伏桑周身的经文纷纷剥落。暴雨骤然转急,尹珏的刀锋在雨幕中划出青色弧光,每一道都精准地斩在伏桑骨刺的间隙。暗金色的血珠迸溅在青石板上,竟凝成细小的烛龙形状。
“你果然知道。“伏桑突然大笑,周身血雾骤然升腾,“当年在涿鹿原,你也是这样看穿我破绽的!“话音未落,他已化作血色狂龙扑来。尹珏的刀锋在狂风中嗡鸣,却在血雾中寸步难行。他忽然想起昆仑墟的师尊,那个总爱在月夜舞剑的老者,曾言“真正的剑意,在于破执“。
青铜铃铛的叮当声中,尹珏的刀势忽变。不再是攻守兼备的剑招,而是三道毫无章法的斜斩。伏桑的攻势陡然凝滞,血雾中传来骨骼碎裂的脆响。当尹珏的刀尖抵住伏桑眉心时,这个曾经让三界闻风丧胆的鬼王,竟像断了线的纸鸢般向后栽倒。
暴雨在瞬间止息。尹珏收起青玉刀,看着伏桑眉心新生的青铜印记,忽然轻笑:“三百年了,你还是这般要强。“他转身走向地牢深处,铁链碰撞的声响中,伏桑的咆哮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细若游丝的呜咽。
后半夜的降魔司格外寂静。尹珏独自坐在天井中,看血月爬上飞檐。二十年前昆仑墟的战火、十年前长安城的瘟疫、昨夜地牢里的血战,这些画面在烛火中明明灭灭。他忽然想起某个雪夜,师尊在梅园里教他临帖,说“江南的雨,最能磨人剑气“。
晨光破晓时,尹珏在伏桑的牢房外发现了一枚青铜钥匙。钥匙柄上刻着陌生的纹路,却与伏桑眉心的印记隐隐呼应。他握着钥匙走向后园古井,井水倒映着血月残影,恍惚间似有龙影游过。尹珏的指尖抚过井栏上的饕餮纹,忽然明白伏桑为何要自困于此——这口古井,竟是连接幽冥的黄泉路。
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时,降魔司的更夫听到后园传来龙吟。尹珏踏着满地枯叶走出地牢,青石板上的血迹在晨光中泛着奇异的光泽。他最后看了一眼伏桑牢房紧闭的木门,将青铜钥匙收入怀中。昨夜的雨已化作檐角细流,叮咚声中,仿佛有古老诗篇在回响: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尾声】
三个月后的长安城,尹珏在太学讲坛上讲授《山海经》时,总爱在“烛龙“一节停顿。学生们仰头望着他眉间若隐若现的青铜印记,只觉这位年轻的斩魔司主讲得格外动情。只有尹珏自己知道,每当他俯身书写“烛龙,衔烛以照太阴“时,指尖仍会传来熟悉的战栗——那是伏桑的骨血,也是他此生最惊心动魄的梅雨季。
某个雪夜,尹珏又梦见涿鹿原。狂风卷着血雾掠过荒原,伏桑的咆哮声惊起千山白骨。他提刀跃入血海时,忽然听见有人隔着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