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呢?”
“下午三点开会,我让他们都过来。”
话音刚落,仓库外传来脚步声。
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走进来,身后跟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师傅。
“张工,听说要搞大项目?”年轻人眼睛发亮,“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老张指了指沈良,“这位是沈工,以后你们都归他管。”
年轻人和老师傅齐齐看向沈良。
沈良走上前,伸出手。
“沈良。以后多关照。”
年轻人愣了愣,连忙握住沈良的手。
“刘建国,电气专业。”
老师傅也伸出手,手掌满是老茧。
“王大山,冶金。”
沈良一一握过,心里暗暗估量这几个人。
刘建国年轻,有冲劲,但经验不足。王大山资历老,但思维可能有些固化。老张稳重可靠,是个好搭档。
“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沈良走到仓库中央的一张破桌子前,从包里掏出那叠图纸,“咱们的目标,是在三个月内,造出一台连铸机样机。”
刘建国吹了声口哨。
“三个月?沈工,你没开玩笑吧?”
“没开玩笑。”沈良摊开图纸,“这是我画的设计图,你们看看。”
三个人围过来,盯着图纸仔细研究。
老张最先反应过来。
“这个结构......有意思。”他用手指点着图纸上的一个部位,“分段冷却,每段独立控制,理论上可行。”
王大山也点了点头。
“用循环水泵控制水压,这个思路不错。”他抬起头看着沈良,“但关键是材料,结晶器用什么铜板?”
“t2紫铜。”沈良不假思索地回答,“厚度十毫米,内壁镀铬。”
“t2紫铜?”王大山皱眉,“这东西国内能生产吗?”
“能。”沈良肯定地说,“上海有家铜厂,专门生产高纯度铜材。我已经打听过了,价格比进口便宜十倍。”
刘建国挠了挠头。
“那电控系统呢?这玩意儿可不简单。”
沈良指了指图纸上的另一部分。
“简化版本。用继电器做逻辑控制,配合时间继电器调节动作顺序。虽然笨拙,但足够用。”
刘建国眨了眨眼睛。
“继电器?那得多少个?”
“一百二十个。”
“我去!”刘建国倒吸一口气,“这么多?接线不得接到手软?”
“所以需要你。”沈良拍了拍他的肩膀,“三个月时间,够不够?”
刘建国咬了咬牙。
“够!不就是接线吗,老子接给你看!”
王大山忽然开口。
“沈工,我有个问题。”
“您说。”
“西德人的连铸机,铸坯速度能到每分钟三米。咱们这个,能到多少?”
沈良沉默了几秒。
“一米五。”
王大山脸色变了变。
“这个速度,有点慢啊。”
“我知道。”沈良坦然承认,“但这是第一代产品,先保证能用,再考虑提速。”
王大山盯着沈良,半晌,叹了口气。
“行吧,先做出来再说。”
沈良扫视一圈,目光坚定。
“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是一个团队。三个月时间,没有休息日,每天工作十二小时。谁有意见,现在可以退出。”
仓库里静了几秒。
刘建国第一个举手。
“没意见!干就完了!”
老张和王大山对视一眼,也点了点头。
“那就开始吧。”沈良卷起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