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几天,沈良开始制定详细的加工计划。
挖掘机样机虽然是缩小版,但涉及的技术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液压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底盘行走系统,每一个部分都需要精心设计。
“液压缸的活塞杆必须用40cr钢。”沈良对着图纸向工人们解释,“表面要镀硬铬,粗糙度控制在0.4以内。”
“沈工,这个要求是不是有点高?”老师傅王大力皱着眉头,“我们的设备...”
“我知道难度很大。”沈良打断了他,“但这是核心件,质量不能妥协。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外协加工。”
王大力若有所思地点头。
他在机加工行业干了一辈子,深知精度对于液压件的重要性。
“那发动机呢?”年轻的钳工小李问道。
“发动机我们不造。”沈良摇头,“用现有的柴油机改装。重点是匹配问题。”
他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图:“发动机的功率曲线要和液压泵的需求曲线匹配,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效率。”
工人们听得云里雾里,但都能感觉到这个年轻技术员的不简单。
一周后,第一批材料到货了。
沈良亲自检查每一根钢材,每一个零件。
在那个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完善的年代,这种谨慎是必须的。
“这批钢材有问题。”他指着几根圆钢说道,“碳含量超标了。”
供应商的代表一脸不解:“怎么可能?这是按照国标生产的。”
沈良没有解释,而是让人送到化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刘好奇地问。
“经验。”沈良淡淡一笑。
实际上,他是通过钢材的断面组织判断出来的。
这种技能在2024年早已不稀奇,但在1980年却显得神乎其神。
材料问题解决后,正式的加工工作开始了。
沈良每天泡在车间里,亲自指导每一道工序。
从零件的粗加工到精加工,从装配到调试,他都严格把关。
“这个孔的同轴度不行。”他指着一个液压阀体说道,“重新加工。”
“沈工,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操作工人有些不满,“再这样下去,材料都要浪费光了。”
沈良坚持己见:“宁可报废,也不能降低标准。液压系统的精度要求就是这么高。”
陈志华偶尔会来车间巡视,每次都对沈良的严谨态度赞不绝口。
“这小子是个人才。”他对李建军说道,“做事有章法,技术也过硬。”
李建军深以为然:“关键是敢担责任。一般技术员哪敢这么要求?”
时间一天天过去,样机的雏形逐渐显现。
液压油缸装配完成,传动箱安装到位,履带底盘初步成型。
虽然只有真实挖掘机的五分之一大小,但该有的功能一样不少。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液压系统调试。
沈良站在操作台前,手心微微出汗。
即使有着未来的技术记忆,第一次调试依然让他紧张。
“启动!”
柴油机轰鸣起来,液压泵开始工作。
压力表的指针缓缓上升:50巴、100巴、150巴...
当压力达到180巴时,沈良按下了动臂上升的按钮。
奇迹出现了!
小型挖掘机的动臂缓缓抬起,动作平稳流畅,没有丝毫颤抖。
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工人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真的动了!”
“这玩意儿居然能干活!”
王大力抚摸着液压油缸,眼中满是赞叹:“小沈,你这技术真是没话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