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控制技术,但在1980年要实现这种精密控制确实需要很多创新思路。
“这个想法很好,但关键是传感器的精度和耐高温性能。”沈良说。
“我在科学院的实验室里见过一些新型的热电偶传感器,精度比现在常用的要高很多。”李雯兴奋地说,“如果能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两人越聊越投机,完全忘记了时间。直到列车员过来提醒该熄灯休息了,他们才意识到已经聊了三个多小时。
第二天上午,火车抵达鞍山站。
一下车,沈良就感受到了这座重工业城市特有的氛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钢铁味道,远处的高炉冒着白烟,到处都是忙碌的工人。
鞍钢的一位副总工程师老张亲自来接站,脸上写满了焦虑。
“沈工程师,李博士,你们总算来了!”老张握着沈良的手,“现在情况很紧急,二号高炉已经停产两天了,每天的损失都是天文数字。”
车子驶入鞍钢厂区,沈良透过车窗看到了那座出事的高炉。巨大的钢铁结构体矗立在那里,但明显能看出炉体中部有一块区域被临时围挡遮住了。
“具体是什么情况?”沈良问道。
老张叹了口气:“前天晚上值班的时候,炉温突然异常升高,操作工按照程序调节,但是没有效果。半小时后,炉壁就出现了烧穿现象,高温钢水直接喷射出来。”
“有人员伤亡吗?”李雯关切地问。
“幸好发现得及时,人员都撤离了,但是设备损失很大。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找不到事故的根本原因。”
车子停在高炉附近,沈良和李雯跟着老张走向现场。还没走近,就能感受到从炉体散发出来的热浪。
“温度还是很高,”老张指着那些围挡,“我们不敢让人靠太近。”
沈良仔细观察着高炉的结构,脑海中快速分析着可能的原因。根据他的经验,这种烧穿事故通常有几种可能:炉衬材料缺陷、冷却系统故障、操作温度过高,或者是原料成分异常。
“能给我看看最近几天的操作记录吗?”沈良问。
老张立即安排人拿来了厚厚的一摞记录表。沈良一页页仔细翻阅,李雯在旁边帮助整理数据。
突然,沈良在某一页停了下来。
“这里有问题,”他指着一串温度数据,“你们看,在事故发生前的六个小时,炉温曲线出现了异常波动。”
老张凑过来仔细看:“确实有波动,但幅度不大,当时我们以为是正常的温度调节。”
“不对,”沈良摇摇头,“这种波动的频率很有规律,不像是人为调节造成的。更像是某个设备出现了间歇性故障。”
李雯也发现了异常:“你们的冷却水循环系统有没有检查过?”
老张一愣:“冷却系统?那个一直运行正常啊。”
沈良和李雯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判断。
“现在能带我们去看看冷却系统吗?”沈良问道。
虽然有些疑惑,但老张还是带着他们来到了高炉的冷却设备区域。这里有复杂的管道系统和几台大型水泵,运行声音很大。
沈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突然走到其中一台水泵前面,用手摸了摸泵体。
“这台泵的振动有些异常,”沈良皱着眉头说,“而且温度也比其他几台高。”
老张赶紧叫来维修工人检查。工人拆开泵体外壳一看,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泵的叶轮有一个明显的裂纹,导致冷却水流量不稳定。
“就是这个!”沈良拍了拍手,“冷却水流量不稳定,导致炉壁局部区域散热不均,长时间高温作用下,炉衬材料就失效了。”
老张佩服得五体投地:“沈工程师真是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但沈良的表情并没有轻松下来。他知道,找到原因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