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技术是现代钢铁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西方国家对我们严格封锁,就是不想让我们掌握这项技术。”
沈良心中一动,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张部长,我有个想法。”沈良说道,“我们不仅要掌握连铸技术,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
“哦?”张部长眉头一挑,“您有什么具体想法?”
“我想组建一个重工技术研究所,专门攻关各种先进技术。”沈良说道,“不仅是连铸,还有大型机械、发电设备等等。”
张部长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道:“沈工程师,您觉得需要多少资金?”
“前期启动资金500万,后续根据项目情况再追加。”沈良心中有数,这个数字在1980年算是天文数字,但对于技术突破来说,完全值得。
“500万?”刘建国倒吸一口冷气,这可是他们厂几年的利润啊!
张部长却没有丝毫犹豫:“可以,我回去就向省委汇报。沈工程师,您愿意担任研究所所长吗?”
“愿意!”沈良毫不犹豫地回答。
“很好!”张部长伸出手,“沈工程师,希望您能为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沈良握住他的手,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知道,自己的重工业帝国即将拉开序幕!就在两人握手的瞬间,围观的工人们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沈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使命感。
“张部长,我有个请求。”沈良松开手,神情严肃地说道,“我希望能够在这个钢铁厂建立研究所的第一个分支机构。这里的工人们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是最宝贵的财富。”
张部长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很好。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沈工程师,您真的要带着我们一起干?”老工人王师傅激动地问道。
“当然。”沈良转身面对众人,“技术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我们要让世界看看,中国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切,说得好听,谁知道这个什么连铸技术能不能真正用到生产中?别到时候花了国家的钱,却搞不出什么名堂来。”
众人回头一看,说话的是厂里的副总工程师赵建设。他平时就对沈良这个年轻人很不服气,觉得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受到这么多关注。
“赵工程师,您有什么意见?”张部长问道。
赵建设整了整衣服,走上前来:“张部长,我觉得应该慎重一些。这个连铸技术在国外虽然很先进,但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强行上马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
“您的意思是?”张部长的语气变得冷淡了一些。
“我建议先做小规模试验,确认技术可行性后再考虑大规模投入。”赵建设说道,“毕竟500万不是小数目。”
沈良冷笑了一下:“赵工程师,您觉得我们应该永远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爬行吗?”
“我没有这个意思,但是…”
“没有但是。”沈良打断了他,“技术创新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如果我们总是畏首畏尾,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沈工程师说得对。”张部长点头赞同,“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来,我们必须要有敢想敢干的精神。”
赵建设脸色难看,但又不敢反驳张部长的话。
“张部长,我可以向您保证。”沈良信心满满地说道,“三个月内,我们一定能够建成第一条连铸生产线。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让它更适合我们的生产条件。”
“三个月?”赵建设嗤笑一声,“沈工程师,您知道建设一条连铸生产线需要多少设备吗?光是订购设备就需要半年时间。”
“我们可以自己制造。”沈良淡然回答。
“自己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