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通,而自己的字“公路”正好与之契合,因此坚信自己就是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子。
为了给自己称帝寻找更多的理由,袁术还利用了当时的社会舆论。
他散布谣言说,汉献帝刘协并非汉灵帝的亲生儿子,而是宦官所立的傀儡,早已失去了统治天下的合法性。
同时,他还宣称自己的祖先舜帝是黄帝的后裔,而汉室是尧帝的后裔,按照“尧舜禅让”的典故,汉朝的天下理应让给袁氏。
这些宣传虽然牵强附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人的观念。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不顾部下反对,在寿春正式称帝,国号“仲家”,设置百官,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
登基大典上,袁术身着龙袍,头戴皇冠,接受百官朝拜,可谓风光无限。
他还追尊其父袁逢为“孝穆皇帝”,其母为“孝穆皇后”,立子袁耀为皇太子,试图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王朝。
称帝后的袁术,一度沉浸在权力的快感中。
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广纳妃嫔,生活奢靡无度。
据史书记载,他的宫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妃嫔多达数百人,皆“锦衣玉食,奢华无比”。
他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搜刮民财,以供自己挥霍。
为了彰显皇帝的权威,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礼仪制度,要求臣民严格遵守,稍有不慎便会受到严厉惩罚。
然而,袁术的称帝行为却遭到了天下诸侯的一致反对。
曹操、刘备、吕布等诸侯纷纷出兵讨伐,袁术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曹操在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诏书,斥责袁术“僭逆不道,大逆不道”,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
刘备、吕布等人也纷纷响应,出兵攻打袁术的领地。
面对各路诸侯的围攻,袁术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
他的军队在与曹操、刘备、吕布等诸侯的军队交战中屡战屡败,损失惨重。
同时,由于他的横征暴敛,淮南地区的百姓生活困苦,纷纷揭竿而起,反抗他的统治。袁术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袁术称帝后,失去了天下民心,部下也纷纷离他而去。
孙策脱离袁术,占据江东,成为他的劲敌;吕布也与他反目,出兵攻打寿春。
同时,袁术统治下的淮南地区,由于他的横征暴敛,百姓生活困苦,纷纷揭竿而起。
孙策原本是袁术的部下,其父孙坚死后,孙策率领部众投奔袁术。
袁术曾答应孙策,只要他能击败庐江太守陆康,就将庐江郡封给他。
但当孙策真的击败陆康后,袁术却出尔反尔,将庐江郡封给了自己的亲信刘勋。
这让孙策对袁术心生不满,逐渐产生了脱离袁术的想法。
袁术称帝后,孙策趁机发表檄文,谴责袁术的僭逆行为,正式与袁术决裂。
他率领部众渡过长江,攻占了江东的吴郡、会稽郡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孙策的脱离,不仅让袁术失去了一员大将,还使他失去了对江东地区的控制,实力大损。
吕布与袁术原本是盟友关系,袁术曾多次向吕布赠送财物,试图拉拢他共同对抗曹操。
但袁术称帝后,吕布认为与袁术结盟会损害自己的声誉,于是转而与曹操、刘备等人结盟,共同讨伐袁术。
建安二年(197年),吕布出兵攻打寿春,袁术亲自率军迎战,结果被吕布打得大败。
这场战役的失败,让袁术的军队元气大伤,也让他失去了对淮南地区的部分控制。
除了外部的军事压力,袁术统治下的淮南地区还爆发了严重的内部危机。
由于袁术的横征暴敛,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奢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