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80xs.cc,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237章 孙茹

第237章 孙茹(6 / 7)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抗战之烽烟万里 神匙迷航 修仙:从一只斗鸡开始 生育值0?毛茸茸老公皆顶级大佬 莫纳德遗迹 迷航方舟 小林修行记 先生又又又又成仙了! 正做加减法,系统早到五十年 穿越遇到战乱带着全村去逃荒

,孙茹却在学馆的匾额上题字:“经纬不分男女,巧手皆是栋梁。”

这年秋天,孙茹收到一封来自许昌的信,竟是刘晔所写。

信中说曹操见了赤壁之战的信号锦,叹道“江东有此等巧思,天下难定”,还问她是否愿将织法传至北方。

孙茹回信时,附了一匹“和鸣锦”,上面织着鸾凤齐飞的纹样:“织法可传,然巧思生于水土。愿南北织户,如经纬相济,共织太平。”

信送出后,孙翊不解:“曹操是敌,为何要教他织法?”

孙茹望着窗外的织学馆,少女们正在练习织锦,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她轻声道:“真正的防线,从不是靠隐瞒技艺筑起的。就像这锦缎,只有经纬都强,才能禁得住拉扯。”

建安十五年,孙权迁都建业,孙茹主持修建的“锦绣坊”成了都城一景。

坊内不仅有织坊,还有染坊、绣坊,甚至有专门研究染料的药圃。

孙茹在圃中种了许多庐江的香草,说要让江南的织锦里,永远带着故乡的气息。

这年冬天,孙茹将《吴郡织谱》增补成《江南织典》,收录了从桑蚕养殖到纹样设计的全套技艺。

她在扉页上写道:“织者,不止于布帛,更在于织就世间安稳。”

除夕夜,建业城张灯结彩。

孙茹站在锦绣坊的顶楼,望着满城灯火,忽然听见楼下传来熟悉的机杼声——是织学馆的少女们在赶制新年的锦缎,上面织着她们对未来的期盼。

孙茹笑了。

她知道,这乱世或许还要持续很久,但只要织机还在转动,只要女子的巧手还在编织,就总有希望。

就像她腕间的玉佩,历经岁月打磨,反而愈发温润,在灯火下映出柔和的光,照亮着属于她的,也属于无数江南女子的织途。

黄武元年,孙权称帝,建业成了吴都。朝堂之上,新设立的“织部尚书”一职引人注目,而担任此职的,正是孙茹。

这是大吴第一个由女子担任的尚书之位,消息传开,江南织户无不欢欣。

此时的孙茹已近不惑,鬓边虽有华发,眼神却愈发清亮。

她穿着特制的官袍,衣摆处织着细密的回纹,既显庄重,又不失女子的温婉。

上任首日,她便奏请孙权:“江南蚕桑虽盛,却多为散户。

臣请设‘桑织联保’,让织户抱团经营,官府统一收购,免中间商盘剥。”

孙权准奏。

很快,江南各地出现了联保的织户村落,孙茹还派人改良桑种,教农户用桑枝造纸,用蚕沙制肥,让一片桑叶都能生出三分利。

有老臣上奏说“女子干政,于礼不合”,孙权却将奏折掷于地上:“当年赤壁之战,若无孙尚书的信号锦,何来今日的大吴?”

孙茹并不在意非议,她的心思全在织业上。

她发现西域的羊毛能与蚕丝混纺,织出的料子又暖又轻,便派使者与蜀汉互通有无,用江南的锦缎换回羊毛,再织成“吴蜀合锦”,纹样一半是江东的白鹭,一半是蜀地的杜鹃,象征两国交好。

建邺七年,蜀汉使者邓芝来访,见了吴蜀合锦,赞道:“此物当传之后世,见证两国同心。”

孙茹却笑道:“同心不在锦缎,而在民心。就像这织锦,经纬若不同心,再好的纹样也织不出来。”

邓芝将这话带回成都,诸葛亮听后叹道:“孙尚书有经天纬地之才,江东有福。”

这年冬天,孙茹回到庐江。

故宅的织坊仍在,只是如今由孙翊的女儿掌管,织机换成了她改良的水力机型。

站在父亲当年常待的染坊前,她忽然想起建安三年那个雪夜,自己抱着弟弟躲在织机下的情景,恍如隔世。

“阿姑,这是新织的‘忆旧锦’。”孙翊的女儿捧来一匹锦缎,上面织着庐江的街巷,淮水的芦苇,还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80小说网】 www.80xs.cc。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古人看我玩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