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精锐水师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具备出色的水上作战能力。
正是得益于伍子胥的不懈努力和精心谋划,吴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为日后大规模的对外扩张铺平了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伍子胥还结识了孙武,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
孙武献上自己所着的《孙子兵法》,伍子胥向阖闾极力推荐,孙武也因此得到重用。
伍子胥与孙武携手,共同辅佐阖闾,一个主政,一个统军,吴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在诸侯争霸的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吴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伍子胥复仇的时机终于来临。
公元前506年,阖闾听从伍子胥和孙武的建议,联合唐、蔡两国,向楚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伍子胥亲自挂帅,率领吴军一路势如破竹。
他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避开楚军的正面防线,采用迂回战术,从楚国东北部的大别山一带突袭,直捣楚国腹地。
在柏举之战中,伍子胥与孙武紧密配合,以三万吴军大破楚国二十万大军。
楚军主帅囊瓦临阵脱逃,楚军全线崩溃。
吴军乘胜追击,连续五战五捷,只用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就攻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此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为报血海深仇,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以泄心头之恨。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有人称赞伍子胥为父报仇,是真性情的大丈夫;也有人指责他此举太过残忍,有违人伦道德。
但伍子胥却不在乎这些评价,他只知道,自己多年来的血海深仇终于得报,心中的痛苦与怨恨也随着这三百鞭渐渐消散。
楚国虽遭重创,但并未灭亡。在秦国的帮助下,楚国逐渐恢复元气,开始反击吴国。
与此同时,吴国的东南方,越国也在悄然崛起,成为吴国的心腹大患。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率军抵抗。
在檇李之战中,勾践采用了一种奇特的战术,他让死囚在阵前自刎,趁吴军惊愕之际,发动突然袭击,阖闾在战斗中受伤,不久后身亡。
临终前,阖闾将王位传给儿子夫差,并嘱咐他一定要为自己报仇。
夫差即位后,日夜练兵,立志复仇。
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军,勾践被迫求和,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到吴国为奴。
伍子胥主张一举消灭越国,以绝后患,但夫差不听,他被勾践的谦卑和范蠡的计谋所迷惑,接受了越国的求和。
此后,伍子胥多次劝谏夫差,提醒他越国是吴国的心腹大患,不可养虎为患。
但夫差不仅不听,反而对伍子胥产生了不满和猜忌。
而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后,终于被夫差放回越国。
回国后的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复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差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一心想要北上争霸,与齐国、晋国等中原大国一争高下。
伍子胥极力反对,他认为吴国的主要威胁是越国,应该先解决越国问题,再考虑争霸中原。
但夫差对伍子胥的话置若罔闻,执意发动对齐国的战争。
公元前484年,夫差在艾陵之战中击败齐国,一时间威名远扬。
他更加骄横自大,对伍子胥的劝谏愈发反感。
此时,奸臣伯嚭趁机在夫差面前进谗言,诬陷伍子胥谋反。
夫差信以为真,竟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让他自杀。
伍子胥接过宝剑,仰天长叹:“我辅佐你父亲成就霸业,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要把吴国分一半给我,我都不接受,如今你却听信谗言要杀我。我死之后,你们一定会看到越国的军队开进吴国的都城,吴国也必将走向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