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念而出山。
于是,他背起年迈的母亲,匆匆躲进了山中一处隐蔽的洞穴之中。
无情的大火步步紧逼,逐渐逼近他们藏身之所。
终于,大火无情地吞噬了一切。当火舌渐渐平息之后,晋文公心急如焚地上山寻找。
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如刀绞——介子推与他的母亲紧紧相拥着,倚靠在一棵已被烧得焦黑的柳树旁,已然失去了生机。
晋文公望着这一幕,悲痛欲绝,泪水夺眶而出。
他深知,正是因为自己错误的决定,才导致了这场无法挽回的悲剧发生。
从此往后,晋文公每每想起此事,内心便充满了无尽的懊悔,这份悔恨伴随了他的一生。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并规定在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全国上下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第二年,晋文公前往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竟死而复生,长出嫩绿的新枝。
他折下柳枝,编了一个柳圈戴在头上,以表思念之情。
此后,人们在寒食节时,也纷纷效仿晋文公,折柳插门,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
介子推的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他的忠诚、高洁和淡泊名利,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
每当寒食节来临,人们在缅怀介子推的同时,也会从他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本心,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