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活色生香 > 第十六章 华星发动机(上)

第十六章 华星发动机(上)(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我和我的警花上司 乡语 不当圣母之后,黑莲花连儿子都不要了 开局投资落魄师尊,万倍返还鸿蒙经 忠犬猎户:将军,夫人又跑了 美男无敌 刚当上校长,典狱长系统什么鬼? 福艳记 穿成残疾大佬的炮灰娇娇 顾先生,求绯闻

易青这一代中国的青年人,准确的说是七零后、八零后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孩子,对香港电影金像奖有着非常特殊和深厚的感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和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国策板逐步和确立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从近现代的蒙昧真正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一个过程;文化消费上尤其是如此。

国门打开了,外面的东西哗啦一下涌了进来。顿时让整整一个国家自以为是的土老冒傻了眼——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承认,想当年,我们还天天想着要去“拯救这世上五分之四还受苦的资产阶级国家的人民”呢!

而青少年,是容易被生事物和优势外来文化感染和影响的群体。那时候,注重观众感受和商业效果的香港电影简直看疯了一代人。整整一代人,几乎个个都以某个香港演艺明星为偶像,以说话办事能有一点“港味”为朋友间炫耀的资本,以看过的港片的数量来判断一个青年时尚的程度。

每年电视台转播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之夜,是牵动着无数年轻的港片迷地心。这个活动不但能了解到近一年来,市场上热好的港片都有哪些。重要的是能够看到几乎所有香港明星、梦中偶像的熠熠星光。

时至今日,易青关于少年时代的各种重要的想象之中,还有这样地一幕——每年一到那个日子,就晚上十一二点地时候,瞒着父母打开电视,把声音调到小。然后坐离电视机很近的地方。恨不得耳朵贴喇叭上听里面的人说话,熬夜收看香港金像奖地电视转播;然后结束的时候恋恋不舍的看着字幕,披着衣服钻回被窝。整个晚上激动不已。

那懂懂的年代,青涩的回忆,那些火热的青春,滚烫地年华啊!

可以说易青这一代人关于优越生活、精致人生及情感的全部启蒙,几乎有半数以上来自于港产电影和流行文化。

当然,随着年岁渐长。知识渐丰,今天的易青,自己也是满腹才学,见惯世面的电影家了,当年的狂热早已淡淡退烧,代之以理智和思考。。他也渐渐明白了香港电影所谓“港产港味”的狭隘和局限性,了解一个只能满足地域需求的文化样式是不可能形成优势文化的,明白过分集中的地域特色和狭窄地受众面必然会带来一个文化消费形式的消亡……

……这些易青都知道。但是知道是一回事、接受是另一回事;理智是一回事。情感又是另一回事。当他猝然听到曾经他心目中有着无比崇高地位的、有着特殊情感的金像奖,居然到了要被迫停办的地步时,惊愕之余多地是痛心和怅惘。

这黯然落幕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那么,谁能这个时代的挽歌中。奏响又一个伟大时代的序曲呢?

……

华星的董事会很快取得了一致的意向——全面介入香港金像奖,华星集团以单位身份加入金像奖董事局。

开会的时候,除了从小外国长大的罗纲和刚刚从美国赶回来的李杜——这两个人没有经过那个时代,无法了解一般人对港片和金像奖的感情——几乎所有人都投了赞成票。这点倒是令易青吃惊。

就连一向冷静的近乎冷酷的孔儒和精明的宁倩华都赞成这个费钱又费力却又看不见“回头钱”的提议。不仅仅如此,董事会还决定,全资并购《电影双周刊》!

《电影双周刊》自倒闭以来,接连转了好几手,都是以惨淡的可怜的价格成交,而且主人手里也丝毫没有起色,不用提当日的荣光了。

香港电影没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港味文化的短视、狭隘和功利。《电影双周刊》的命运传神的说明了这一点。

易青等人的行事风格,是这些香港商人所想象不到的。就象易青的电影永远能商业和艺术两种属性中游离出一个良好的契合点一样;商言商,易青不能真的完全靠感情去决定一个计划,他不能花着股东的钱去做一个真的没有“回头钱”的投资。

所以他的这个计划书里,他提出了几条—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万兽之国(H) 冷书生(一受多攻)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王朝的腐朽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乖,再让我亲一口 钢铁先驱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