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活色生香 > 第六章 后生可畏(上)

第六章 后生可畏(上)(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我和我的警花上司 乡语 不当圣母之后,黑莲花连儿子都不要了 开局投资落魄师尊,万倍返还鸿蒙经 忠犬猎户:将军,夫人又跑了 美男无敌 刚当上校长,典狱长系统什么鬼? 福艳记 穿成残疾大佬的炮灰娇娇 顾先生,求绯闻

一席话说完,孙老爷子放声大笑。

这些客人看看孙老爷子,他们大多是看着老爷子脸色吃饭的,拍马屁还来不及,哪个敢多话。其实他们大部分就是易景口中的所谓“文人”,以为今天来真是指点一个后辈,没想到听到这样一番话,“砸掉老古董饭碗”云云,真是令他们面如土色。

刚才那个老是抢众人之先赞美易青的老头喃喃的道:“老了,老啦!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不过也有几个城府极深的老社会,特别是中国的资深文人往往都有政府背景,所谓说“政府喉舌、御用文人”指的就是这类人——这些人满脸堆笑,心里却十分的以易青的话为不屑。

道理很简单,虽然易青的构想比好莱坞近了一步,完善一些,但说到底,依然是美国人那套团结协作为主导精神的一种操作模式。这种方法以前怎么可能没有人想过,只是中国无法实施而已。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是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的地方”,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落后势力从来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一定会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千方百计的阻碍生事物的发展。

中国的很多问题就是既得利益阶层的力量太过庞大了,编剧业也是如此,文学界、电影圈是如此,霸着位置的永远是一票老面孔。

国家大把花钱培养出地青年人才。中文系的全去下海经商了,电影学导演系的都去拍广告了。

占着位置的那些,资格越老地人,往往思思想越落后保守、艺术观念越陈旧。可是这些人的身价、稿费却越炒越高——如此恶性循环的现状,又岂是易青这类意气风发空有一腔热血的年轻人所能够改变的?

想到这些,不少人同情的看着易素,嘴上不说,心里冷笑:要是这小子将来真的开了一家这种公司,恐怕要被全中国的资深文人和下流媒体挫骨扬灰,还奢谈改革?

易青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胆子渐渐大了起来。

原来所谓专家或者啥啥家,他要是讳莫如深,端着高深莫测的架子。他就是“专家”,可你要是拿点先进的奇地观点去试探冲击一下他。恐怕会发现很大一部分人其实是“装假”。

艺术和科学文学不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讲究地是积累,艺术讲究的是顿悟和感受。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以为艺术家越老造诣越深,简直是农业经济社会的思维方式。以易青的天分,他此时的观念和艺术感觉,其实比这些传统电影人已经高明了不知多少。

第一个大论点讲完了,易青又开始阐述他的第二个观点。此时地他,几乎已经沉溺于艺术与理想的天地,旁若无人了——

“这四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大的问题,也发人深省的,并不是编剧问题,而是电影的文化价值取向的问题。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这当然没错,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中国所有的经济、艺术、文化产品终都要走向国际市场。现地关键是。中国电影以什么文化姿态出现世界面前。是秉持中国的文化传统,还是和所谓的‘国际化’保持一致,是拿来主义。还是全盘西化?”

“我认为这四部电影,除了时间上比较早地《英雄,其他三部几乎全部犯了这种毛病。很多中国观众看不懂《十面埋伏,觉得这个故事很假,人物很假,很多硬伤,这一点不希奇。因为故事里的人物根本就是三个穿着中国的古装的欧美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完全不是中国式的,所以大部分不了解外国人的中国本土观众当然要骂它假。《十面埋伏》是典型的仿好莱坞制作,强调电脑特技、强调视听冲击和感官刺激。中国观众看惯了以故事为主的电影,突然看这种以探讨人性内淋、探讨感情行为对人性影响的电影非常不适应,因为这个电影挖掘“人”而非“事”,所以令看电影只看故事情节的中国观众很适应,觉得自己花了钱什么都没看到。反之,《十面埋伏》西方世界引起的空前轰动是国内观众所知道的,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叫好,几乎看到西方人对这个片子有一点负面的批评,德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万兽之国(H) 冷书生(一受多攻)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王朝的腐朽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乖,再让我亲一口 钢铁先驱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