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王太仓真是小题大做,没有宰辅气度。你堂堂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必和晚辈为难?未免没有容人之量。
难道后起之秀太过出众也是罪过?大明朝好不容易出个千古罕见的神童,反倒成了你的眼中钉?身为首辅,偏要当那股摧折秀木的恶风?
朱寅深深看了王锡爵一眼,心道这个王阁老终于按捺不住了吗?行,你今日打我不死,将来小爷必有回敬。
李世达心中暗道:“王太仓想要坐实朱寅的罪名,他是想逢迎陛下,还是他自己对朱寅不满?”
李世达思量,以王太仓的脾性,逢迎君上的可能不大。应该是王太仓自己想压制朱寅。
王太仓想压制朱寅,是因为朱寅太过年少,声誉太好,怕朱寅将来会乱政专权么?
呵呵,王太仓真是想多了。
李世达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澹然说道:
“元辅是治《春秋》的,近世《春秋》大家,莫如元辅。春秋大义之精微,也是圣人之妙意。《春秋》有言:举不失德赏不失劳。不以一眚掩大德。”
“下官以为,此次奉圣旨廷议对朱寅的弹劾,也是皇上体贴功臣的一番苦心。既是恩典,也是相信我等的公心?。我等也只能秉公廷议,采纳民意,规矩方,就能体察圣意了。”
这一番话同样冠冕堂皇、点滴不漏。
你曲解我的意思,我就曲解皇帝的意思。大家彼此彼此。
李世达不会屈服于王锡爵的意志,哪怕对方是首辅。
王锡爵神色如常的颔首道:“善哉。大司宪之言,晚生领教了。”
话中虽然打着机锋,可语气却听不出丝毫火气。
沈一贯不失时机的说道:“元辅和大司宪都是言之有理,晚生心有戚戚焉。《孟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圣意为德,民意既为德也。
他看似是一团和气的和稀泥,可又借助李世达的意思,绵里藏针的刺了王锡爵一下,轻飘飘的就将民意和圣意绑在一起。
意思非常明确:不能以皇上的好恶,来决定这次弹劾朱寅的廷议,必须公平公正的采纳众人的意见。
得到声援的李世达立刻说道:“沈阁老此言极是,致君尧舜上,天理自当如此。”
向来和沈一贯同气连枝的张位也立刻配合沈一贯,无须点头道:
“大臣任事,往往怕出错畏手畏脚,可向来做事的,多做多错,我等谁没有被弹劾过?若非皇上体谅宽容,广施仁恕之道,我等也无颜面身处朝堂,为国效力了。”
“皇上爱惜臣子,才让我等廷议定谳,并不偏听偏信,以莫须有之事,三字成狱而鞫大臣。皇上公心之余,更是一片仁心。我等照此廷议,便是规矩绳墨。”
张位为人比较爽利直接,他干脆说皇帝廷议弹劾朱寅之事是皇帝的美意,是爱惜朱寅。
皇帝要是知道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