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派出沈唯敬和倭寇谈判,希望倭寇退兵。”
朱寅冷笑道:“倭寇是不会退兵的,丰臣秀吉本来就是为了侵略大明,朝鲜只是个跳板罢了。”
沈一贯点点头:“朝廷已经知道倭寇是为了侵占大明,当然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在辽东集结大军,一方面继续和倭寇谈判,能拖延就拖延,缓兵之计才是眼下最紧要的。”
“先期入朝者,已经兵败回国。据祖承训说,侵朝倭寇不下十万。朝廷若不派遣数万精兵,保住朝鲜千难万难。”
沈一贯说到这里,不禁眉头紧皱。眼下抗倭卫朝是朝廷头等大事,千头万绪。可最难的还是无法统一意见。
朝鲜若是保不住,那就不仅是天朝上国丢脸面的事情了。倭寇占了朝鲜,就如蒙古一般,成为大明心腹大患。
想不打都不成啊。
朱寅摇头道:“先生,所谓寇可往我亦可往。为何朝廷想的是保住朝鲜,而不是反攻倭国,灭其社稷?”
“反攻倭国,灭其社稷?”沈一贯笑了,“雅虎啊,你这个念头不说是穷兵黩武,也是异想天开。那倭寇远隔重洋,孤悬海外,如何征讨?”
“蒙元当年两次跨海征倭,结果如何?要想灭其社稷,最少也要出动十万大军,先别说要耗费多少钱粮,就说这么多运载兵马粮草的船只,朝廷也没有啊。”
朱寅呵呵一笑,“先生所言极是。可是传闻朝鲜已经有十几万倭寇。倭寇和朝鲜也是远隔重洋,他们为何能将十几万大军送到朝鲜?”
“他们来得,大明却是去不得?难道小小倭国,比我大明的船舶钱粮更多么?唉,孩儿实在不解啊。”
沈一贯神色一怔,随即就沉默了。
雅虎说的对啊。
朝廷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反攻日本灭其社稷。从两月前朝鲜求援到如今派员谈判,朝廷考虑的始终是如何保住朝鲜。
跨海远征根本不敢想,遑论敢做了。
在朝廷看来,出动十几万大军跨海反攻日国,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就算能做到,也没必要。
可是倭寇为何能做到,也敢做?
想到这里,沈一贯也很不好受。
但是他终于明白了朱寅的企图。
“稚虎,你不会想主持朝鲜军务吧?你可刚从西北回来。你是个文臣,为何对军功如此上心?”
沈一贯很严肃的看着朱寅。
朱寅苦笑道:“先生,因为孩儿比朝中大臣更了解倭寇。倭寇必是华夏心腹大患!孩儿比较年轻,热血未凉,总想为国家做点实事。”
“孩儿不在乎封爵,只想扬我大明国威,为国家除此祸害,以为百年之计也。”
沈一贯来回踱步,摇头道:“难!难!难!日本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这是祖训。船舶还好解决,大不了征调民船。十几万大军,朝廷也能抽调的出来,钱粮也不是没办法,可是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