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明军士卒眼见之前嚣张的蒙古骑兵被战车逼的连连后退,都是军心大振,士气更加高昂。
戚继光选择这个时机如此布阵,也正是为了提振士气,让明军士卒克服对蒙古铁骑的畏惧之心。
名将的工夫,绝不仅仅体现在战场厮杀。
朱寅看到城墙一般往前推动的战车,忽然想起了坦克冲锋战术。
真的很相似了。
明军很早就使用战车,从明初的武钢车、明中期的喷车,到晚明的火器战车,战车一直在用。战车其实是明军的常设兵器。
同样,后金军也经常使用战车,当然也是和明军学的。
但是眼前这种战车,却是戚继光改良的。他就是车战的战术大师。这种坦克战术般的战法,也是戚继光发明的。
每辆战车两匹挽马拉动,后面还可以推动,前面,两侧都是挡板,配备一门虎蹲炮或者一门小型佛郎机炮或者火箭,再配备两只鸟铳。
这种轻型火炮虽然攻城不行,杀伤力不大,可是因为重量轻,可以装载在战车上,对骑兵和步兵很有威胁。
每辆战车配置十人,火器兵五人,弓箭手两人,长枪兵四人。
何良臣说的好:“欲挡戎马之冲,非车壁不可。欲挡戎马之锐,非车击不可。”
这东西,就是蒙古骑兵的克星。
车营的缺点,戚继光也告诉过朱寅,就是协调很难,对训练,配合有很大要求,而且战车和火器要造的好。
而且,战车是对战利器,但不能追击骑兵。
用朱寅的话说,乃是战术难度大,需要士卒,各级指挥官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同时要保证战车、火器、火药的质量。同时呢,机动性远不如骑兵,无法对骑兵打歼灭战。
明末车营之所以不行了,是因为腐败和训练造成的系统性塌方,并非这种战术本身不行。
此时,炮手们有条不紊的发射车载虎蹲炮和佛郎机炮,长枪兵和弓箭手在战车之后小跑着前进,踩着鼓点稳步上前。
一阵西风吹来,空气中满是战马和蒙古骑兵传过来的汗酸味,浓郁的似乎给这个空间加了酱料。
明军士卒闻到被风吹来的气味,都是直皱鼻子。
“呸!熏死我了!”明军阵中的大同巡按郑国望,忍不住啐了一口,心中作呕。
她骑着一匹枣红马,穿着一身总兵战甲,像个英姿飒爽的女将。
周围的亲兵都有点恍惚,四爷真像个巾帼女将啊,和那个秦良玉有点相似了。
不过他们只能心里想想,是绝对不敢说出口的。
郑国望可不是弱书生,娇小姐,她也是精通骑射,是郑氏少有的文武双才。所以她并不怕上战场,甚至有点兴奋。
出塞杀房,奋击狂胡,这是大丈夫的功业,自己身为男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