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果子五盘,宝茶食五盘,风鸭一只,小馒头一碟,大馒头一分,小银锭笑靥二碟(油炸面),棒子骨二块,羊背皮一个,花头二个,汤五品,菜四色,添换羊肉一碟,酒七钟。”
这是定制,都是有规定的。
第二等和第三等的席面,有一小半的菜品和第一等不同,品种也没有第一等丰富。
加上朱寅又是独自一席,他的酒菜比其他进士丰富的多。别说他一个人,就是两个朱寅,那也吃不完。
可是在朱寅看来,要说这恩荣宴有多豪奢,却又不见得。
新科进士中,大半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是平时锦衣玉食的人。对于这恩荣宴,他们其实不以为然。
太普通了。
这一桌酒菜,有二两银子么?肯定没有。
他们自己平时请客,随便一桌席就能花个七八两,都是寻常事,不算大手大脚。
朱寅见了,也不由撇撇嘴。
明朝皇帝,对臣子实在是小气啊。这种小气不仅仅体现在俸禄,也体现在宴会上。
堂堂恩荣宴,算是国宴了,还没有乡试的鹿鸣宴丰富。
乡试鹿鸣宴,还有山水八珍,还有海参、鱼翅这等硬菜、大菜。一桌没有七八两银子置办不下来。
甚至这恩荣宴,都未必比得上富裕州县中秀才的酒宴。
朱寅很是无语。
不是说一定要奢侈,他对饮食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种酒菜已经是奢侈了。
可这是吃的问题么?
三年一次的恩荣宴,代表天子和朝廷的体面,这么普通像话么?
制定这种标准的恩荣宴,可能是为了提倡节俭之风,彰显国家抑制奢靡的态度。
可问题是,很多新科进士都是豪族出身,人家平时山珍海味,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看到这种酒宴,会作何感想?
再说,你皇帝在宫里奢侈无度,一年光皇帝的伙食费就是十三万两。然后三年一次的恩荣宴,招待几百个新科进士,只花一千两银子?
你像话么你?
果然,朱寅抬眼一看,只见很多出身富贵的进士,都是面露冷笑,已有轻慢之意了。
礼官唱道举杯,很多人都不积极。而是盯着堂前的歌舞。
有一说一,恩荣宴的酒菜很一般,可是宴会上的宴乐歌舞水平极高。
口福免了,眼福和耳福却是不小。
所以他们的注意力,都被歌舞吸引了。
只有运来这种出身小农的寒家进士,对这酒席还算满意。
朱寅的心思也不在歌舞上,还是在他第一份题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