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中是一座三层楼台,占地半余亩,高四余丈。
因为楼台大门上描绘着一只朱雀,柱子上也雕刻着朱雀,所以被命名为朱雀台。
朱雀台,就是宁采薇的社长办公楼了。
按说朱雀图案,以及这种楼台建筑,这在明初肯定是违禁僭越啊。可是如今万历朝,谁还管这些?早就没人在意了。
朱雀台是厂院中最后完工的建筑,足足建造了半年,宁采薇也花费了很多心思设计。既符合华夏古代的审美,又有很强的办公功能。
外表上看,朱雀台更像是唐代楼台,色调比较冷,格局比较大气。
可是每一层,都是四面落地窗,采光通透。而且都是回字形设计,内外办公。
朱雀台能同时容纳两三百人办公,不但是糖厂的管理部,也是整个宁寅商社的管理部。
宁采薇站在朱雀台的露台上,看着在广场上笨拙排队的八百员工,不禁找到了一点当初的感觉。
这八百朝气蓬勃的少年少女,就是宁寅集团最早的工人。
将来,宁寅集团可能会成为几千人、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超级巨无霸,这里面的很多人,都会成长为骨干。
学生已经成为管理人员。一百个“老员工”被任命为工头。架子已经搭建起来了。
将来,资本的巨兽就在我的手里,吞噬旧王朝!打造新世界!
“社长。”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宁采薇的狂想曲,“这是新雇工的花名册,请社长过目。”
宁采薇回头,从顾红袖手中接过花名册,仔细翻阅。
顾红袖说道:“按照社长之前的吩咐,选出了二十个条件最好的苗子,我都做了记号。”
所谓条件最好,就是识字最多,谈吐最有条理,长相也不错。
这是重点观察对象,如果接下来的工作表现好,就会第一批得到提拔。
顾红袖简直无法想象,为何宁采薇这么小就这么聪明。
但这制糖之法和商业之道,说是她宁家祖传之术,那倒也能说得过去。
宁采薇翻了翻,忽然指着两个名字道:“这两人,一个叫运在,一个叫运吉,一男一女,是一对兄妹么?”
这名字很独特,让她想起朱寅提到过的郝运来。
郝运来是个投机分子,先是两次申请加入菊社,因为家贫被拒绝。后来看菊社完了,就两次申请加入宣社,又因为其心不诚、鼠首两端被拒绝。
难道,郝运在和郝运吉,是郝运来的弟妹?
“社长,这两个人有甚干碍?”顾红袖问道,“他们是对兄妹,属下亲自聊过,不但识文断字,谈吐不俗,其兄还是监生,这次也在参加乡试呢。”
宁采薇沉吟一下,“倒是没甚干碍。你带两人亲自来见我。”
不一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