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
“这是我看到马尼拉总督府的图纸后,受到启发,苦思冥想之后,搞出的新东西。”
“只要一一造出来,咱们的战船、火炮、火铳就会比洋人的更好。”
丁火根接过来看了一会儿,满眸都是震惊之色。
他的表情和戚继光看到这些图纸之后,差不多。
戚继光之前看到这些图纸时,也对朱寅的奇思妙想惊叹不已。
能不能造出来他不知道,可他知道能画出这种东西就大不简单。
这哪里是神童?这是天纵之才啊。
“节帅,这些东西咱们有可能造出来!”丁火根神色激动,“这一次,我们带回来五六百个匠人,又有铁料和铜料、木料。”
朱寅笑道:“这就是第二件大事,办一个造船厂,一个军械厂,一个炼铁厂!“
“所有有用的匠人,全部入职三厂,造船、火炮、火枪、火药、盔甲、刀剑。”
“还要招一批学徒当助手,进场做工。”
“银子咱们有,就算是砸银子,也要搞出来。”
朱寅说到这里,拍拍厚厚的资料,“三家工厂怎么建,人事怎么搭建,部门怎么分工...全部都在里面,你们照此即可。”
“这里面的炼铁之法,也是受到洋人启发改进出来的,咱们也可以试试...”
朱寅的材料中,有关于十八世纪炼铁法的技术。
后世很多网上资料,说明朝炼铁技术多么发达,其实都是先开枪后画靶子,在那意淫呢。
他们找到明朝炼铁技术很先进的证据,却不知道落后的证据更多更真实。
实际上只要客观一些的,就知道明朝的冶炼技术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两斤西域进口的铁,在明朝价值三两白银!
明朝高级武将的佩剑,需要进口铁料来打造。
戚继光等将领多次抱怨明军刀剑不行。
这就是冶炼技术先进?
真相是,明朝的冶金技术是大退步的时期。
戚继光忽然长叹一声,说道:
“朝廷不重视工匠,不思进取,真是误尽大事。就说这炼铁锻造,大明已经技不如人啊。”
丁火根等人都是深有感触。
他们都曾是明军,知道官军的刀剑和火铳,质量有多差。
质量差不仅仅是做工粗劣,偷工减料,也是因为铁料本就不佳。
朱寅干脆说道:“朝廷唯重读书人,连武将都轻视,何况工匠和技术?”
“轻视武人,结果军备废黜,南北房祸害多年。”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