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等各项,折合估值最少三万两。”
“有卖身契的奴婢五百多人,这个不值多少银子...”
“统共加起来,王家的家产,最少值五十五万两上下,不会超过六十万。”
朱寅点点头,这个数目和他之前估算的差不多。
王家虽然官职不高,却善于经营,两百多年下来,家底肯定很厚,实打实的大地主,不是一般大户。
但是,王家的财产比起那些顶级徽商、浙商、秦商、晋商,那就不够看了。
晚明时期,身价几百万的商业巨头,两双手都数不过来。
为何喜欢抄家的万历,不对这些顶级大商人抄家?
这些商业寡头,就是文官们的商业代理人,在官场有很大靠山,很多官员庇护他们。
除了向官员输送利益,他们还收买士人,控制舆论,影响政策,左右民心,结交武将,私通贼寇,豢养私兵。
皇帝要动他们,就要得罪一群官员,一群读书人,甚至一群武人。
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办呐。
没有这么大的能量,也不可能成为巨贾。能成为巨贾的,就有这种能量!
别说抄家,就是收税都难。
所以,重农抑商的明朝,反而是古代大商人最爽的时期。
万历初中期,中国各阶层加起来最少有七八亿两白银。
这最少七八亿两白银,皇室和政府加起来只有几千万两,不到一成。
占据人群绝大多数的底层百姓,手中的银子加起来估计一亿多两,他们更多的是使用铜钱,很多人没有银子。
豪绅、勋贵、宗室手中可能有三亿。
而商人的银子,加起来可能也有三亿。
可见,国家和百姓,是没钱的。
然后这些有钱人,把银子窖藏起来,当传家宝......最后明末,大明空有九亿两白银反而银荒,穷死。
马奉御的话打断朱寅的思绪:“金银都好说,按照账本抄没就好,可是很多东西,却是不好办呐,还要发卖才行。”
他露出谁都懂的笑容,“我来找小兄弟,就是为了王家家产发卖之事。
“王家的下等劣田,兄弟可想买么?小兄弟买了,就不用没为官了。”
“下等劣田啊。”朱银也笑了,“一亩几何?”
马奉御放下茶杯,笑眯眯的伸出二根指头,“虽然江南田贵,可下等劣田么,也就是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
朱寅差点笑了。
在南京城外,二两银子一亩的田,那是最下等的田,一年两熟只能收一石多白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