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影响联盟的基础运行。”
是威胁,还是机遇?是某个沉睡古神无意识的梦呓,还是某种超越理解的文明试图进行交流?
傅沉舟做出了决策:启动“回响计划”。不以征服或防御为目的,而是尝试去理解,去与这个“弦外之音”建立某种形式的、极其谨慎的接触。
计划分三步:首先,由秦妤负责,利用琉璃族的晶体共振科技和辉族的光谱分析技术,尽可能放大和捕捉“弦外之音”的完整波动模式,试图解读其底层结构。
其次,由姜月漓和苏蔓殊牵头,组织一支由各文明最富直觉和创造力的个体组成的“共鸣小组”,不试图用逻辑去理解,而是用整体的意识去“感受”这波动可能蕴含的意向。
最后,由傅沉舟亲自协调,在确保安全隔离的前提下,尝试通过织网者网络,向波动的来源方向,发送一段经过精心编制的“回应”。这段回应并非具体的语言或信息,而是融合了联盟各文明核心哲学理念、艺术精华以及对存在本身好奇的一种纯粹的意识状态图谱。
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秦妤的团队在柯伊伯带外围建立起一个巨大的复合感应阵列,如同一个无比精密的宇宙听筒。姜月漓的“共鸣小组”在观星殿深处的静默室中进入深层冥思。傅沉舟则伫立在指挥中心,灵能网络与织网者核心深度链接,如同一个即将拨动未知琴弦的乐手。
“感应阵列启动,信号放大中…波动模式稳定,开始记录…”秦妤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来,冷静中透着一丝紧张。
“共鸣小组已就位,意识频率同步…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形容的…浩瀚与孤独…”姜月漓的报告带着缥缈的气息。
傅沉舟深吸一口气,向织网者网络下达了指令:“发射‘存在回响’。”
一股融合了无数文明特质的精神波动,如同一道无声的涟漪,以超越光速的方式,向着那片未知的虚无荡漾开去。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监测屏幕上的“弦外之音”波动依旧,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一种淡淡的失望情绪开始在一些成员心中蔓延。
就在傅沉舟准备下令结束第一次接触尝试时,异变陡生。
不是预想中的信息洪流,也不是任何形式的攻击。那原本微弱而规律的“弦外之音”波动,突然…停顿了。
绝对的、死寂般的停顿,持续了大约三秒。
仿佛整个宇宙都屏住了呼吸。
紧接着,波动再次出现,但模式发生了极其细微却至关重要的变化。它不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在其复杂的韵律中,隐约嵌入了一丝…与联盟刚刚发送的“存在回响”高度相似的谐振频率!
同时,观星殿深处的“共鸣小组”成员几乎同时惊醒,他们分享了一个共同的、转瞬即逝的意象:在一片无垠的黑暗中,一颗从未见过的、散发着柔和银光的“眼睛”,缓缓地…眨动了一下。
“它…注意到我们了。”苏蔓殊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是恐惧,而是某种接近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