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重,香火炽盛,一直是北方各省道教信众的拜谒圣地。
北魏时期,为作纪念,在山上建有老君庙。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做监工重修了老君庙,并赐御笔亲书的匾额“天下名山”。
明万历年间,卢氏县令高出作《登景室山赋》,序中也写道:“余至卢氏,闻境有山,巍峨际天,俗传为老子之居,即以老君名之。”
李自成攻入上京,崇祯帝自缢殉国,16岁的太子朱慈烺落入李自成之手,随大顺军赴山海关讨伐吴三桂,兵败后潜至栾川,在老君山伪装成道人30多年,被追随而来的遗民暗中尊为皇帝,直到51岁死去。老君山下原有太子墓及碑等,四篇碑文可算铁证。
诗人王心鉴作有《老君山》诗,言到“云岭一万重,秋来此间清。扑面迎翠色,回转别泉声。金顶倾紫气,石林逸仙风。深涧皆静寂,蛱蝶不知名。”
北魏至当代毁毁修修,现存的庙宇中顶峰老君庙规模最大。老君山道教文化区沿途庙宇历史悠久,山顶老君庙有“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之说,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的石林景观对游人开放,该景观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
老君山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石林景观对游人开放,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
老子文化苑是以老子《道德经》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区,核心建筑为高达59米的老子铜像(世界最高老子像),周围环绕八卦广场、道德经碑林等,充满哲学与艺术气息。最震撼的是由999块碑刻组成的"道德经碑林",完整呈现五千言《道德经》全文。漫步其间,既能欣赏当代书法大家的墨宝,又能静心体悟"上善若水"的智慧。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子诞辰日,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典仪。
老子铜像由288块锡青铜板焊接而成,通高59米,重360吨,单面焊缝长达5000米,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高老子铜像”
文化苑整体以“萃老君山魂、塑道之德体”为设计理念,通过建筑与雕塑展现老子思想。老子文化苑是传承和弘扬老子思想的圣地,采用汉代建筑风格,主题思想是“大道行天下,和谐兴华夏”。
金顶道观群是老君山的精华所在,位于老君山景区主峰,是道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金顶道观群坐落于老君山主峰(海拔2217米),由老君庙、亮宝台、玉皇顶、五母金殿、道德府、钟鼓楼、南天门等建筑组成,依山势错落布局,形成“五座金顶、一座金殿”的核心格局。
北魏时期始建老君庙,唐代尉迟敬德监工重修,明代鼎盛。现存建筑复建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风格,保留了传统道教建筑精髓。
金顶道观群是道教圣地,承载着老子文化与道教哲学,被誉为“云端仙境”。
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顶建筑,主要包括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钟鼓楼、南天门、朝阳洞、大道院、神道天桥、回廊等,全部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三座金顶打造,成为老君山道观群的亮点。三座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云海相映成景,展现“人间仙境”之美。位于伏牛山脉主峰,可俯瞰群山,观赏日出、云海等自然奇观。道观群与周围山水和谐共生,体现“借山势、借景”的传统造园理念。
老君山太清宫是金顶道教建筑群的突出景点。道教文化圣地,位于老君山主峰,是道教信徒朝拜的核心庙宇之一。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多次重修,唐代尉迟敬德监工扩建,明朝达到鼎盛,以铁椽铁瓦、金碧辉煌着称。
唐太宗李世民曾封其为“天下名山”,成为中原道教圣地,吸引豫、陕、皖、鄂等地香客,甚至台湾高雄九龙八风进香团每批朝山者达百人。
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包含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