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些话后……我知道我必须行动起来。
忘掉那些技术术语、代码和系统吧。
这关乎的是人、人际关系和信念。
我深吸一口气。
接下来,得让邻居们看到这一切。
我播放了视频。
修鞋匠陈师傅坐在那里,挠着胡子。
李阿婆只是静静地看着,目光坚定。
平时沉着冷静的老师也眉头紧锁,全神贯注。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才有人开口说话。
然后,靠修鞋为生的普通修鞋匠陈师傅说道:“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信念值’和‘治疗药水’?”他的话如同一道闪电。
接着,李阿婆补充道:“如果我们相信,它就会起作用。”
就是这样。
我突然顿悟了。
这不仅仅是代码、数据,或者他们所说的任何东西。
系统已经改变了。
从服务器冰冷的逻辑,从那些冰冷的代码行,转移到了记忆中,最终,扎根在了这条街上这些人的心里。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计划。
忘掉那个该死的系统,我们需要付诸行动。
“光满屋”2.0版本。
不再依赖系统提示。
手动完成任务,亲手画星星,凭借纯粹的意志力。
我抓起一些纸和彩色铅笔。
我的猫小黑跳到桌子上,拍打着一支铅笔。
我决定试一试,然后让猫画出第一颗星星。
一向务实的苏晚晴搭建了一个“离线信念网络”。
这是一个本地的闭环网络,确保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依赖于系统。
这是我们对它的小小反抗。
我觉得我需要和奶奶建立联系。
我走进她的房间,呼吸着熟悉的气味。
那台停了多年的旧钟开始滴答作响,突然,桌子上、一个小盒子旁边出现了一张纸条。
纸条上是她熟悉的笔迹,写着如此简单而完美的话:“……如果冷了,就加热一下。”我把它放进了“信念盒”里,盒子里已经装满了邻居家孩子们画的星星。
然后,苏晚晴严肃地传来消息,汇报着数据。
城市里其他曾经的玩家也在进行着同样的项目,都梦想着有一个背包。
“它在成长吗?”苏晚晴困惑地问道。
这是一个转折点。
“我们就是自己的系统。”我说。
我深吸一口气,向自己,也向世界宣告:“我推门。”我公寓的门带着一种不自然的机械声关上了。
我的平板电脑亮了起来,我听到了更新提示。
收件人:所有人。
状态:在场。
任务进行中。
路灯闪烁了一下。
停顿了片刻。
然后,整条街沐浴在温暖而舒适的光芒中。
小黑守护着信念盒。
夜色深沉而寂静。
一种新的秩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悄然建立。
那天晚上,楚牧之睡得格外安稳。
夜风裹挟着寒意,吹过老街斑驳的墙面。
楚牧之的心跳却比这风更急促他不再是孤军奋战的玩家,他要唤醒的,是沉睡在每个人心中的力量。
老街的几户人家被他请到了祖屋的客厅里,昏黄的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疑惑。
有常年在街口修鞋的陈师傅,他手上满是黑色的油污和老茧;有总是笑呵呵的李阿婆,她的姜茶是整条街冬日里的慰藉;还有教了他小学的王老师,镜片后的目光依旧温和而审慎。
空气中弥漫着老家具和尘埃混合的味道,压抑而沉闷。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