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几次,当时就觉得吵得慌,没咋仔细看。”
听到这话,翠娥心里顿时又凉了半截,便也没再说话。吃完饭,刘老实默默收拾好碗筷,然后说道要回果园去。翠娥送他到门口,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没想到,这事才没过两天,翠红就带着小远来串门了。翠红手里拎着一个布包,刚一进门就兴奋地喊道:“娥姐,你快看我给你带啥好东西来了?”
翠娥好奇地打开布包,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张晋剧的戏碟,有《打金枝》《小宴》,还有她最喜欢的《算粮登殿》。“这是从哪儿来的呀?”翠娥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惊喜地问道。
“孙建军托他妹妹在城里买的,说你喜欢听戏,就特意让我给你送来。”翠红笑着坐在炕沿上,接着又好奇地问,“对了,娥姐,你跟刘大哥处得咋样了?我看他天天来帮你干活,感觉挺好的呀。”
“好是好,就是我俩没啥共同话题。”翠娥一边说着,一边把戏碟放进影碟机。不一会儿,电视里就传出了清脆的梆子声,“我跟他说我喜欢听戏,他居然说吵得慌,你说就这情况,往后这日子可咋过呀?”
翠红刚要开口说话,院门外又传来了刘老实那熟悉的声音。只见他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两个黄澄澄的大梨。“我去镇上给婶子买梨,路过音像店,看见开门了,就……就进去瞅了瞅。”他有些腼腆地把梨递给翠娥,接着又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张碟片,红着脸递了过来,“这是……这是《打金枝》的碟,我听店里老板说,这出戏可有名了,就买了。”
翠娥看着他手里那张碟片,整个人都愣住了。碟片的包装已经有点皱了,显然在音像店里被反复拿过好几次。刘老实的耳朵都红透了,局促地挠着头说:“我也不知道你喜欢哪个版本,就随便买了一张,要是不好听,我再去换。”
看着刘老实这副模样,翠娥心里猛地一热,眼眶也微微泛红。她想起前几天跟刘老实提起喜欢《打金枝》,当时他只是简单地“哦”了一声,她还以为他根本没往心里去,没想到他竟然一直记着,还特意跑到镇上买了碟片。
“不用换,我就喜欢这出。”翠娥连忙接过碟片,迫不及待地放进影碟机。电视里,晋剧名家那悠扬的唱腔刚一响起,刘老实就站在旁边,双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小声地说:“我……我也没正经听过,你要是不嫌弃,我陪你一起看吧?”
翠娥看着他那紧张又可爱的样子,笑着点了点头,拉着他坐在炕边。婆婆靠在床头,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偷偷地乐了。翠红则带着小远,悄悄地退到了院子里,还不忘给翠仙发了条消息:“娥姐跟刘大哥有戏了!”
戏看到一半,刘老实突然开口问道:“这里面唱的,是不是公主跟驸马吵架的事儿啊?”
翠娥微微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笑容:“是啊,你怎么知道的?”
“我刚才听里面唱‘你打了金枝我不恼’,大概就猜出来了。”刘老实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其实……现在听着,也不算吵得慌,还挺好听的。”
听到刘老实这话,翠娥心里更暖了,她指着电视,兴致勃勃地说:“这出戏讲的是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公主,公主摆架子,郭暧一气之下就打了她。后来皇帝知道了,不但没怪罪郭暧,还从中劝和,让公主跟他和好。我最喜欢看皇帝劝架那段,又幽默又有人情味儿。”
刘老实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地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啊,以前我就知道瞎听,根本没听出这么多门道。”
那天晚上,刘老实陪着翠娥看了两出戏。虽然他话还是不多,但会主动问“这段唱的是啥意思”“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翠娥也耐心地跟他讲解,讲着讲着,她就感觉两人之间那层原本看似难以逾越的隔阂,正慢慢地消散。
过了几天,刘老实又像往常一样来帮忙,这次还带了一个小本子。本子的封皮有些破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