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奏对是皇帝与外臣最庄重的一种见面。
在空旷的云台门外,除了必要的太监随侍,只有君臣二人。
不需要看谁的脸色,没有第三人聒噪,最适合问政定策。
历史上的每次兰台奏对,无不对朝野产生深远影响,甚至直接改变国运。
如果不是皇帝极其重视,且君臣相得,普通臣子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殊荣。
陈子履跟在王承恩身后,满怀激荡之余,再次审视早前准备的应答说辞。
是治大国如烹小鲜?还是乱世用重典,沉屙用猛药?
平时议政尚可以含糊,既上了兰台,必须态度鲜明,不可以敷衍。
“恩,照着计划一步步来,步子不能迈太大,会扯着蛋。”
眼见前方就是御前侍卫,陈子履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
“切莫因为一个小小插曲,就乱了阵脚。”
王承恩一声抱歉:“陈少保在此稍候,咱家去通传一声。”
这时,曹化淳也迎了出来:“别稍候了,陛下等着呢。”
“有劳曹公公引路。”
跟着曹化淳的脚步,陈子履大步走上台阶,转过几曲回廊,来到一个高处的亭子。
看到当今皇帝巍然在座,便一整官袍,肃然拜倒:“臣登莱巡抚陈子履,叩见吾皇万岁。”
“你谨记江山社稷,朕甚欣慰。大明万岁,嘿,你说得非常好。可朕乃肉体凡胎,‘万岁’二字用在朕身上,又是何解?”
“……”
万岁本就是祝颂词,大家都这么喊,哪有什么讲究。
陈子履并非急智之人,毫无准备,一时还真不好答。
只好硬着头皮道:“陛下千秋鼎盛,万载千……”
“不要和朕打哈哈。人生不过百年,哪有什么千年万载。朕不是秦始皇,不用你做徐福。”
“是!”
陈子履深吸一口气,肃容答道:“陛下登基以来,诛除不臣、力革陈弊。北斩酋首、西平叛乱,南抚土司,东拓疆土,文成武德,功比尧舜。大明子民百世承泽,是以臣称陛下万岁。”
“好一个东南西北,好一个功比尧舜。朕这几桩功绩,大半是你,陈子履,你给朕挣来的。你给朕长脸了。哈哈哈哈。很好,很好。给爱卿赐座!”
朱由检畅快大笑,眼中满是得意。
要知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