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继续往宋巷深处走。
街道越往里走越宽。两侧的店铺也从清雅的茶舍、书画斋,变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建筑。
刘楚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座三层高的巨大酒楼。
这座楼比周围所有建筑都要高出一截。飞檐层层叠叠,每一层的檐角都向上翘起,檐下的斗拱结构极其复杂,一层扣着一层,看起来像是精密的木质机械。整座楼的外立面都是深褐色的木头,柱子很粗,目测直径得有半米。
门口立着一块巨大的牌匾,黑底金字,写着两个大字:樊楼。
牌匾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汴京第一楼。
刘楚停下脚步,抬头看着这座楼。从一层到三层,每层都有宽敞的外廊和勾栏。二楼的勾栏外还挂着红色的灯笼,虽然现在是白天,灯没点,但光看那个数量就知道晚上亮起来会有多气派。
樊楼啊。刘楚说。
宋衿点点头,北宋汴京最有名的酒楼。当时有句话叫东京七十二正店,樊楼为首。这里以后会做高端餐饮,主打宋代宫廷菜和市井名菜。
再往前走,是一片占地面积巨大的建筑群。
这片建筑群和周围那些安静雅致的店铺完全不同。它由好几个半露天的戏台、茶坊、酒肆组成,彼此之间用廊道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娱乐综合体。
入口处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瓦舍。
刘楚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不是真人的声音,应该是音响设备在播放环境音——喝彩声、说书声、乐器声,混杂在一起,嘈杂而热闹。
这是?刘楚问。
瓦舍。宋衿说,宋代最重要的娱乐场所。等会儿带你进去看。
刘楚又往前走了几十米,看到街道尽头有一片相对安静的建筑群。
这片建筑群的风格和前面那些完全不同。院墙很高,白墙黑瓦,门口立着一尊孔子的石像。透过敞开的院门,能看到里面有几栋二层小楼,楼与楼之间是开阔的院落,院子里种着松柏。
门口的牌匾写着:明德书院。
没有人,但能想象出以后这里会有穿着宋代学子服饰的Npc在走动的场景。
书院也做?刘楚问。
宋衿说,以后会开设一些宋代文化的体验课程。比如点茶、焚香、古琴、书法。游客可以报名参加,三天或者一周的短期课程。
刘楚点点头。这个设计很完整。吃喝玩乐学,全都有了。
他们折返回到瓦舍的入口。
宋衿停下脚步,开始讲解。
瓦舍在宋代是最火的娱乐场所。她说,里面有各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演出舞台。说书的、唱曲的、演杂技的、摔跤的,什么都有。老百姓花几文钱,买碗茶,就能进去看一下午。
刘楚听着,眼睛看向瓦舍内部。
我们这里的瓦舍,功能也是一样的。宋衿继续说,里面一共有八个勾栏,每个勾栏每天会上演不同的节目。比如今天这个勾栏演提线木偶,明天那个勾栏请说书先生讲《水浒传》。
全是Npc演员?刘楚问。
对。到时候您得召唤一批员工。宋衿说,不只是演出,他们还会和游客互动。比如说书先生讲到精彩处,会故意停下来,问台下诸位看官,您猜接下来如何。游客如果接话,他就顺着往下编。这叫环境戏剧,不是舞台剧。
刘楚明白了。这不是让游客当观众,而是让游客成为这个宋代娱乐场的一部分。
游客要付费吗?他问。
宋衿说,但很便宜。一场演出收五到十块钱,象征性收费。主要是为了营造代入感——宋代人进瓦舍也是要花钱的。
宋衿领着刘楚走进瓦舍。
里面比外面看起来还要大。几个勾栏散落在不同位置,中间是开阔的空地,空地上摆着许多小摊——卖茶的、卖瓜子的、卖糖葫芦的。当然现在都是空的,只有摊位,没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