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湖南的焦达峰则加入哥老会,成为\"龙头大哥\"。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同盟会已在国内十八省建立分会,会员达数万人,连张之洞的门生吴禄贞都暗中加入,在新军第六镇中发展势力。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1907年1月),萍浏醴起义打响了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枪。湖南浏阳的会党首领龚春台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名义发布檄文,宣称\"必破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不使君主一人独享特权于上\"(《萍浏醴起义史料》)。起义军十几天内发展到三万人,一度攻占萍乡煤矿,却因缺乏统一指挥、装备落后,最终被清军镇压,刘道一、蔡绍南等志士牺牲。
孙中山在河内得知消息,既痛惜又振奋:\"此次起义虽败,然革命思想已深入民心。\"(《孙中山年谱》)他随即策划了一系列西南边境起义: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起义,7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钦州防城起义,12月的镇南关起义。在镇南关之役中,孙中山亲赴前线,在战壕里为伤员包扎,还亲手发炮轰击清军阵地,事后笑着说:\"吾亦能为战士矣。\"(《黄兴回忆录》)
这些起义虽遭遇失败,却动摇了清廷的统治根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河口起义中,黄兴率革命军一度占领云南河口,控制边防督办署,清军士兵纷纷倒戈,喊出\"打倒满清\"的口号。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在奏折中惊呼:\"革命党行踪诡秘,蔓延迅速,若不速剿,恐成燎原之势。\"(《张文襄公全集》)
宣统二年三月(1910年4月)的广州新军起义最为鼓舞人心。倪映典率三千新军在城郊起义,与清军展开巷战,他身先士卒,中弹牺牲时仍高呼\"共和万岁\"。起义失败后,清军在广州城外搜捕革命党,年仅24岁的同盟会员温生才愤于满汉不平,刺杀了广州将军孚琦,被捕后面对审讯,厉声说道:\"我一汉人,岂能坐视满虏宰割?\"(《温生才就义记》)
但连续的失败也让部分会员产生动摇,章太炎、陶成章等人甚至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等骨干,坚定地说:\"屡败屡战,乃革命常态。吾辈当集全党之力,再举广州!\"(《槟榔屿会议记录》)这次会议决定在广州发动大规模起义,由黄兴担任总指挥,赵声负责统筹,计划占领广州后北伐,直捣京师。
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黄兴率一百二十余名\"选锋队\"(敢死队)猛攻两广总督署,他右手被打断两根手指,仍坚持指挥战斗,喊出\"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的壮语。(《黄兴自述》)起义军与清军激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失败,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等72名烈士遗骸被葬于黄花岗。
林觉民在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林觉民文集》)这封字字泣血的家书在《民立报》刊登后,无数国人读后落泪,连清廷官员都感叹\"革命党人之志可嘉\"。
黄花岗起义的鲜血,成了辛亥革命的催化剂。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率先在荣县宣布独立,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消息传到武昌,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等人决定乘势举事,他们在楚望台军械库的油灯下,传阅着黄兴从香港发来的密信:\"时机已至,速举义旗!\"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头的枪声划破夜空。这声枪响,正是同盟会十余年革命浪潮积累的爆发。起义军迅速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颁布《鄂州约法》,首次在中国土地上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此时的孙中山正在美国筹募革命经费,从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他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先赴英、法争取外交支持,直到12月才抵达上海。当他在十六铺码头登陆时,数万民众前来迎接,欢呼声震耳欲聋。黄兴握着他的手说:\"
